“三高一深”话《离骚》(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江苏省灌云县板浦中学 邮编 222241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选自《离骚》的这一部分内容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它用词古奥难懂,造句佶屈聱牙,一直被老师们视为畏途。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用“三高一深”来对文章作深入浅出的概括,有利于学生高屋建瓴地把握文章的总体内容。 一高,出身高贵。开头作者就自叙身世,他认为先祖颛顼名满天下,父亲伯庸德隆望尊,这些都表明了自己血统的高贵。所以在他的心里,充满着家族的优越感与自豪感,当然也增添了他对楚国兴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再加上上天赋予他最为吉祥如意的出生日期,天生好象就是负着使命而来,这更增强了他作为王族一员的使命意识。而这一切都成了他一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感认同的最高契合点,也是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伤心绝望而抱石沉江的悲剧根源。 二高,才德高举。屈原决不自恃有高贵的出身而狂傲放荡,在“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的基础上,“又重之以修能”。他“扈江离”“纫秋兰”,“朝搴木兰”,“夕揽宿莽”。在“汩余若将不及兮”的匆匆时光中,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励志学习,形成了他高超于世、卓尔不群的杰出才能,成就了济世报国的能力基础。事实也证明他确是经天纬国之才: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三高,抱负高远。在诸候纷争,弱肉强食的历史时期,屈原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把自己幻化为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柱石。他唯恐“日月忽其不淹兮”,便“乘骐骥以驰骋”来“导夫先路”。他积极地改革弊政,变法图强,努力描绘着楚国美好的蓝图。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又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这样的伟丈夫终遭群小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使他徒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这也是他后来舍生择死的直接原因。 一深:忧虑深切。“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志士而言,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而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经过短暂的志得意满的激情澎湃,屈原良好的主观愿望便与残酷的现实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党人的偷乐谄媚,尔虞我诈;国君的信谗盛怒,昏聩误国。立即使他的美政理想、謇謇忠心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愁云惨雾。尽管如此,他仍时刻担心“皇舆之败绩”,“忍而不能舍”对国君的忠诚,并“指九天以为正”。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再次赢得他所期盼的君臣遇合了。他满腔的郁闷,只能化为“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的浩叹。 通过“三高一深”的高度概括,学生对《离骚》节选文字的行文思路、主要内容便能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在教学的教程中,结合作者的出身、才德、抱负、郁闷,有机地穿插一些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以及屈原美政理想等相关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屈原的光辉形象和高尚的人格。 (字数:1466)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