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作文教学新思路(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邮编23300 江苏省淮州中学 电话13511542108 如果说1999年高考全国卷推出的话题作文标志着高考作文改革的新起点的话,那么,经过7年的不断探索,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又把高考作文改革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它力避几年来话题作文过于“泛化”、易于套作的弊端,以直面现实生活、注重文化积淀,强化思辨能力、张显写作个性的总特征,提升了选拔性考试的信度、效度,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正确的导向。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掘作文源头活水 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对那些自我封闭、浅尝辄止、亦步亦趋的课堂作文教学是一个有力的冲击,作文教学在客观上远离社会、远离自然、远离生活的现状是到了应该尽快改变的时候了。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在“写作教学”的第一条就明示,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陶行知先生晚年针对书呆子现象,曾提出“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的主张。这里的“三亲”、“三问”理应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大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可组织学生亲身体验,进入生活情景,解读“无字天书”。比如采取录音、录像、制作电视教学片等多种形式,将“大社会”搬入“小课堂”,模拟或再现鲜活的生活图景,创设真实的写作氛围,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引发社会的热点,聚合争辩的焦点,激起学生“为时而著”、“为事而发”(白居易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写作使命感。 总之,教师应将单纯的课堂写作教学延伸到对周围人和事的留心感悟,延伸到对各个社会现象媒体热点的激扬品评,延伸到对奇异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深沉关照……通过对百态人生的深刻体味,对芜杂现象的彰善瘅恶,对生活哲理的反复验证,锻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个性、哲理认识个性和情感个性。让学生大胆走出作文图解政治、“泛政治化”的故道,见微知著,披沙拣金,倍加珍视诸如善良、体恤、亲和、仁慈、友爱、互助、谦恭诚信等人格中最重要最美好德性的培养,潜心于平凡而伟大的人性美的发掘和弘扬。 强化阅读,潜移默化,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 作文,要以文化内涵、文学素养为支撑,而学生的文化内涵、文学素养的积淀,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博览精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因而,读写结合,注重积淀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既传统又现实的写作教学原则。 教师应引导学生博览精读。文学名著、科技精品、小品时文都应广泛涉猎,重点(凭爱好)精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无一不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无一不呈现着摇曳多姿的艺术风采,篇篇以其对生活独特的审美感受与新颖的艺术手法,闪烁着个性美的光彩。阅读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探求艺术大师们在某一艺术领域所开创的新局面,了解他们或在发掘生活的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或在艺术创造的形式和手法上所做出的卓越的发现或创造。 教师要以阅读教学为范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觉性,指导学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诸如“不求甚解法”、“精读品读法”、“摘章引句法”、“圈点批注法”、“卡片资料法”、“读书笔记法”等等。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对话——与文章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进入厚积而薄发的境界。通过阅读,崇尚作家的严肃认真的审美态度,学习摇曳多姿的艺术手法,品味各领风骚的语言风格,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构建坚实的写作知识结构,比如文体特点、章法结构、语言表达等,从而得于心而应于手,在熟练地掌握多种体裁文章写法的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某一文体的写作特长。 以真立言,抒写真情实感 高考作文中,瞎编滥造、假话空话、仿写套作成风,这与平时作文教学中的“空对空”及应试前的“背文上阵”不无关系。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对上述现象是一个强有力的“矫枉”,它使一些有“背”而来的考生望而却步,不知所措。 优秀的文章一定是闪耀着真善美之光的篇章。它不落窠臼,不俗不套,以其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风采折射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追求真实必须心口如一,用“心”作文,因为人文和谐是一条返璞归真的作文成功之路。因此,作文中的“人格假面”应坚决撕去,说套话、讲假话、套作抄袭、扭曲人格的拙劣文风应狠心革除。作文中,要摒除人云亦云,尊崇“独到”为文;放眼宏观,烛照微观,发端于“积淀”,领先于潮流;喻理于一人一事,寄情于一景一物,展示自己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融入真我,以“真”立言,孜孜以求于真材实料、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要敞开心扉,抒发灵性,以自由之笔,抒自然之情,写自得之见,激自在之趣。要着力寻觅那些没齿不忘、令人荡气回肠的生活中的“足迹”,来倾诉自己的爱与恨、追求与向往、苦闷与迷惘、忧虑与反叛……以此透射出人生的要义。 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强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考试说明在“发展等级”中也明示了“有创新”的要求,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有创新,才能从芸芸众篇中脱颖而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这一个”。 发展个性,必须鼓励创新,因为作文的本质是一个独特的精神产品的制作。有个性、富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文章的立意要新,就必须有新信息、新感受、新经验;文章的表达要新,就必须独出机杼、灵活运用、推陈出新。因此,我们要构建作文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体系,坚持从“知识本位”向“创新人格”递升的原则,坚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原则,坚持以创造性思维的科学训练为手段的原则。 作文要创新,教师必须创设写作教学的新环境,营造写作教学的新氛围,拓宽审美体验的新视野,展示举一反三的新话题。让学生触景生情,援事而发,从而引发情感波动的共振性;让学生不拘一格,见仁见智,从而形成审美情趣的独立性;让学生珍视实践,书写经历,从而印证生活体验的真实性;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而彰显文体章法的多元性。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