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安阳县北郭乡一中 周瑞芬 一、概述 · 课名是《再别康桥》,是苏教版中学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二册。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再别康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在别离诗中,注入了现代人对自己生长的母校深情厚爱,并超越了一般离别眷恋人情感叹,更具有了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谈谈的象征意蕴。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 通过复习能够准确地再认出课文的生字; · 能够自主地提出课文的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 · 能够朗读欣赏2篇拓展阅读材料,并能用自己的话跟小组成员交流或全班汇报; · 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 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再别康桥》, ·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新诗的欣赏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北郭一中七年级的学生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 ·学生尚未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形成等,理解诗歌的形式、内涵有一定难度 ·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学生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 ·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的教学方式。 2、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 3、苏教版中学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二册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解释:康桥=剑桥=Gambriage) 学生交流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学生会说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播放大学图片。让学生指出剑桥大学,引出对徐志摩的介绍。 二、 徐志摩个人资料(课件介绍) (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三 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 1.诵读欣赏,范读正音: 青荇(xìng) 长篙(gāo) 漫溯(sù) 笙(shēng)箫 2.《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朗读课文,并结合《我所知道的康桥》(《语文读本》P118)和刚才介绍的相关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口头作文:《徐志摩在康桥》。 四、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 五、 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进而由教师总结出意象的含义——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 配合板书……) 六、课后小结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谢榛《四溟诗话》) 七、 课后作业 1、 每人写一首小诗,借景物抒发某种感情;2、 选学徐的其它诗歌。 八、迁移应用 1.音乐朗诵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两首诗比较赏析: 沙 扬 娜 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场娜拉!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相互交汇时的光亮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依恋之情 长篙 …… 星辉 …… …… …… (客观物象)+(主观情意)= 意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