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材分析:

  作品写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品写作的历史背景,学生只能从书本上有一点感受,所以对这一历史的理解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理解文意的难点,要能结合学生实际,在理解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领悟出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

  课外扩展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要能突出这一点,必须要求积累课外的故事,并结合其内容,对神话传说作出新的理解。

  教学难点之一: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

      之二:朗读与理解相结合。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活动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请同学们把“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同桌一起讲故事。

2、举手发言,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倾听。

3、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夸父逐日》,能不能将此文背诵一遍?

   生:背诵(略)

师:有谁能谈一谈对夸父、嫦娥奔月这两个故事的看法?你觉得夸父、嫦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生①:夸父意志坚强,为了理想,不惜牺牲自己。

生②:夸父勇敢、敢于和自然作斗争。

…(生继续谈)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两则散文诗《日》、《月》,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日、月的。大家翻开书69页。

教学活动之二:朗读、感受《日》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日》,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飞蛾扑火的;

2、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作者对“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认识理解;

3、师提问:作者赞美飞蛾扑火和传说故事(夸父逐日)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组学生讨论、回答;

5、师明确:表达作者对光和热、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6、继续疑问: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试勾画出来。

生①: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生②: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吗?

师:你觉得里面哪个词需加上着重号?

生①答:赞美;

生②答:黑暗的、寒冷的

……(略停两分钟)

师:没有了吗?

(生沉默)

师:那我们再来把文章朗读一遍,再找一找。

(生朗读)

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生: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 向火热的日球……一撮灰。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了解巴金的性格特点吗?

(生思考,并大声朗读文章)后(生回答)

师小结:洋溢着人生之激情,这篇散文诗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师:请同学们满怀激情,齐读文章,并再次感受文章。

生:齐读。

师:小声朗读,并勾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师:你能找一句文章中的话语,作为一句名言积累吗?

生齐读: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师:大家理解该句话的含义吗?在理解时,要结合写作背景。

9、师介绍写作背景: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有着许许多多的革命勇士像飞蛾、夸父一样,为了追求理想、光明,抱着坚定的信念,去追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也希望成为一名勇士,去为革命、为理想和光明而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大家此时能理解刚才画的语句吗?

生齐答:能。

师:下面接着学习第二则《月》。

教学活动之三:朗读、感受《月》

1、女生朗读,男生倾听;

2、男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新解“嫦娥奔月”的?

3、学生听读、勾画,并回答。

生:嫦娥为了拯救这个已死的星球。

师:从何而得?

生:她想让这已死的星球再生;

生:嫦娥为了见见里面的人。

师:见什么人?

生:吴刚;(班上其他同学大笑)

生:……(不知道)沉默。

师:到底见谁呢?请大家再把文章诵读一遍。

生齐读。

4、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嫦娥奔月”,见谁呢?

5、生思考,作答:表达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所谓的见某人,几正像《日》里一样;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向革命勇士学习而已。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

生:比如:“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光是死的光”。表达(侧面)了作者对光和热(理想、光明)的一种孜孜追求。

师:你如何理解“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沉默):……

师:同学们小组间思考,讨论讨论。

(生积极思考、讨论)

师:有了吗?

生:前面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生:“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还有“冬季的深夜……霜似的”。

师:很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也渴求。

师:对,这就同前文《日》有了相通的地方。不只是写月光、月亮,而重要的是借日、月来表达自己对光明、理想的一种追求。下面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生齐读。

教学活动之四:探究课文的异同:

师:我们刚刚学会了巴金的两则短文,你们觉得两文有何异同点吗?小组讨论一下,并说说理由;

生:(小组积极思考、讨论)

1、学生自主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以下不同点:

生:两文题目不同,一个是《日》,一个是《月》。描写的情景不同,表达的内容也不同;

生:感觉不同,前文阅读后,让人热血澎湃。如“为了追求光和热……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2、明确以下几点:

①所写事物不同;

②所写内容不同。一个表达了追求光与热,甘愿轰轰烈烈的死的决心;一个显示了为了拯救已死的星球宁可寒冷寂寞而生的意志。

③反映作者性格的两面:前者激情洋溢;后者则细腻幽静。

3、相同的,有如下几点:

①文章体裁相同,都是散文诗,而且都用了象征手法;

②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歌颂,为了追求,不惜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学活动之五:了解巴金、了解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我们学了巴金的《日》《月》,你们了解巴金吗?讲给大家听听,生(自主介绍)

师小结: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早期作品《死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后期作品:《寒夜》

2、本文写作背景:1940年至1941年,正是抗战进行到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全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那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信念是坚定的,是强烈的。

3、下面大家凭着对两文的理解,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

4、学生齐读。

5、全文总结:

  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惊叹文坛巨匠那与众不同的同时,我们又来思考:如果是我们,在那时那地看日看月,也许会同巴金有同感吧!让我们同作者那革命的激情,那坚定的信念,同巴金一样,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吧!

附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日》

赞美飞蛾扑火 为了追求光和热,宁可轰轰烈烈地死

怀念夸父逐日  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希望

     (激情洋溢)               

     《月》    

嫦娥奔月  ── 为了拯救已死的星球,甘愿孤寂、寒冷的生

       (细腻幽静)

附小黑板展示: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 早期作品《死亡》《新生》中篇小说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

     后期作品《寒夜》《龙·虎·狗》

几个重点词语

     一瞬间  一撮灰  旸谷  夸父

      浸在    宁愿    凭栏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