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黄鹂》 教案 [学习重点] 1、 分析、揭示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2、 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语言。 [教学目的] 通过对黄鹂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评价,让学生理解本文的哲理和哲理表现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鉴赏哲理散文的能力;学习象征说理、叙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和音节和谐、形象生动、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析评价文章的哲理,让学生掌握分析评价文章的一些方法,并通过适当的训练,发展学生的鉴赏和研究能力;然后借鉴课文哲理表现的方法,品味课文精彩的语言,通过片段写作训练,培养学生思考人生,表现生活的能力。本次研讨课因时间仓促,教者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完成下列表格。 “黄鹂的状况”与“作者的态度” 次数 时间 特点 态度 ㈠ ㈡ ㈢ ㈣ ㈤ 二、导入新课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的鸟,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你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出示投影片一)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 徐行不记山浅深,一路莺啼送到家。(明•杨基) 很显然,形态清丽、叫声婉转的黄鹂很受古代诗词大家的青睐,它几乎约定俗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黄鹂在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片二) 学习重点: 分析、揭示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 把握整体,解剖文章,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揭示、评价。 三、速读课文,完成下表,并思考问题 “黄鹂的状况”与“作者的态度” 次数 时间 黄鹂的状况 态度 ㈠ 抗战时期 色彩鲜丽、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喜爱 ㈡ 前几年病中(有一天) 追逐逗闹、安家落户 迷恋㈢ 病 中(一天清晨) 险遭枪击、一去不返 痛惜 ㈣ 有一天 羽毛焦黄、神气凄惨 愤懑 ㈤ 第二年春季 自由啼叫、自在飞翔、安居乐业、达到极致 赞美 1、思考:集体朗读第五次相见,分析一下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明确:引用、排比、对偶 分析:通过排比的句式描写了江南的美丽,为黄鹂找到了一个好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作者看到了什么?(黄鹂的全部美丽)看到了黄鹂在平和优美环境中自由生活的极致之美。同时也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在朝思暮想之后终于看到黄鹂获得理想的生活之地后难以抑制的愉悦、兴奋和激动。 2、思考:纵观这五次,我们不难看出黄鹂状况的不同和作者态度的不同与什么有关系? 明确:环境。(板书) 四、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1、以上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2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1)很显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此时的黄鹂还是黄鹂吗?(美的事物的象征和代表) (2)齐读课文最后两段的第1句话。 (3)想想,这一部分联系前面的描写对本篇写作主旨的认识是不是会有新的发现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板书:各种美的事物) 文章的主旨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来读课文。 3、接着再读文章最末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是否可以推断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为典型性格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板书:典型性格) 4、阶段小结: 以上我们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过程,通过把握文章整体,揣摩关键句段等方法已经获得了本文寄寓的几方面的主旨。除了第一点,由于未曾联系到结尾语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两点概括,应该是正确的。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的分析自始至终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几乎没有考虑联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没有提及孙犁先生写作本文时的背景材料。 五、再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1、请大家看孙犁先生写作本文时的有关背景材料。(出示投影) 《黄鹂》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60年前后,其时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他在后来的《说赵树理》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大家联系文章的整体描写和议论再来看看,文章还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艺术创作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板书:艺术创作) 2、拓展练习:由艺术创作延伸到一切。 3、学生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六、总结全文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阅读是一项充满个性色彩充满创意的心智活动。不同的作品,我们自然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也同样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这就启发我们,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聚精会神地读进文章中去,思考揣摩、体味感悟,就一定会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长此以往,就一定会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祝同学们在理想的环境里,创造出我们人生美的极致。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