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避实就虚法(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手机版 | ||||
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像,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虚”指抽象地写。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的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实就虚法。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像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所以,行文时要尽可能唤起自己写作的冲动,创设合理的情境,自由地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大胆地在虚设的空中驰骋。为此,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虚拟创造的非真实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记事可借助假设的、梦幻的、虚构的非现实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当然,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如果只是孤立地虚写,则必然流为空虚飘渺,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现力。 [范文] 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葛朗台在天使的引领之下,来到了上帝的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一到上帝的眼前,葛朗台老头就迫不及待地跪下,双手合掌,央求上帝:“仁慈的主啊,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头子吧,请让我到天堂吧。我是那么地信仰您,尊敬您,也无时无刻不憧憬去天……” “你带来了什么?”上帝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葛朗台一惊:没想到上帝这儿也兴这个!他慌忙掏出一把金银珠宝,自己还留了几个在衣袋里,捧到上帝面前:“您收下,这是我小小心意,请您把我派到天堂吧,我是那么……” 正说着,只见上帝衣袖一挥,眼前的珠宝全化为云烟飘散,葛朗台傻眼了。 “你还有什么?”上帝又问。 “我……我还有钱。”葛朗台慌忙又摸,这下他真傻了,衣袋里什么也没有了。 “钱财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带来的只是过眼云烟,你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吗?”上帝准备拿出地狱通行证。 “我还有,还有,我有才学,我机敏,我是个赚钱的好手。”葛朗台几乎要哭了。 上帝冷笑一声:“哼哼!这些人地狱里多的是。你没有通往天堂的证明,去地狱吧!” 葛朗台一屁股坐在地上,面如土色。 这时,卡西莫多也被带来了,他面带微笑,脸上洋溢着生前幸福的微笑。 “你有什么?”上帝问。 “除了诚信,我一无所有,尊敬的上帝,您看着办吧!”卡西莫多回答得很坦然。 上帝一挥衣袖,卡西莫多立即身着清白的衣服,头上悬着一只光环,驼背也直了,宛然成了一位天使。 “去吧,你的天堂在等着你。”上帝笑着对他说。随后卡西莫多消失在天宇间,去他的极乐净土了。 “为什么,他那么丑,又驼背又傻,而且没有钱和荣誉,他没有资格上天堂!” 葛朗台跳了起来。 “可他有诚信,这是永恒不变的灵魂。健康、美貌是天生的;机敏和才学是培养的,他可以永存人世间。金钱和荣誉是虚幻的,死后一切归为尘土。你现在一无所有,只能去地狱!” 葛朗台彻底服了,他发誓下辈子要以诚信为人生目标。 [点评] 文章避实就虚,未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凭自己的丰富想像,把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写,卡西莫多因一生诚信而上了天堂,守财奴葛朗台却因一生缺乏诚信而下了地狱。最后借上帝之口揭示了“诚信是永恒不变的灵魂”这一深刻的主题。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小题大作法 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能体现其本质特征。当然,写作选材时,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中选小,小中见大”,按照这条原则去做,我们的作文就可取得一斑而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的效果。那么,小题怎样大作?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等便是。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其次,要善于扩大。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意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博,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大作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这也应注意。 [范文] 这次选择,值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既吃不饱,又贵。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瞎火的,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店主掇了条板凳坐下来。这时我才抬头打量了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 店主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给我,而我知道,为了让我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拦,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掉20元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两菜。”回校后,我就把那假币撕掉。 为了店主的真诚,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自己,这次选择,值! [点评] 本文可谓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体现大话题:心灵的选择,可见考生对话题作文写法的把握相当到位。中学生写记叙文,应学习这种以小见大立意法。琐屑小事,俯拾即是,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小题材照样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大题小作法 所谓大,指的是题目可写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也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很多。一方面,这类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一、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如《父辈》、《面向大海》等。 二、限制定向,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三、大胆取舍,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檐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范文] 品味出不同的人生 这世界什么最美?有人说是花,因为娇嫩;有人说是树,因为挺拔;有人说是藤,因为坚韧。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让我们品味出不同的人生。 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浪荡桃花逐水游”。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一束花可以看一个人。看他的脾气、品位、性格,看他的心情与气质。 大千世界,人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也答出了自己的心灵。苹果为什么落地?有人捧着苹果乐滋滋地啃上一口,回答——等我来吃,而牛顿却回答出了万有引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有人回答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回答太阳中心说;盲人可以看见什么?有人疑惑地摇了摇头,而海伦•凯勒却答出了流传于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无意苛求答案的完美,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品味、探讨,使我们人类的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面对人生的问卷,我们的回答也许艰难得多。我们挣扎于利益的驱使与良心的鞭策,困扰于对自己心灵的审判。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随浪花沉浮,他们必将消逝,而老人桑地亚哥却为了心中不死的信念与巨鲸搏斗,如天地间的巨人精神常留。面对车上歹徒持枪抢劫,有人畏惧不前,或悄悄躲开,但更有人大吼一声挺身向前。面对西藏高原上微薄的空气,有人心安理得地享受都市里凉爽的空调,而孔繁森却选择将生命深植于阿里深处……从这些回答,这些用实际行动作出的无声的回答之中,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不同的答卷诠释不同的人生,更启迪着我们深深的思考。作为要选择的是守护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行。我们有权利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正如我们有权利对众多的问题作出见仁见智的回答,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人生,有我们自己的品味,有道德的品味,有祖国人民的品味,有历史在久久的品味。 [点评]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能“大题小作”。文章题目很大,“人生”的视角很宽,但作者用许多具体事物和现象来表现其不同人生的丰富内容。开篇对美的不同回答,点题立论,内容具体,接着写因不同的心绪,而对同一束鲜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不仅内容充实,而且令人信服。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多角立体法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范文] 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评] 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高屋建瓴法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一、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二、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范文] 冲破情感的依恋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圣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中华大地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点评] 高远的立意,丰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的情怀,使全文有一种大气之感。全文既没有进行抽象的理性分析,也没有选取现实中具体的一两件事,而是从宏观的文化入笔,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最后“卒章显志”——“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旁敲侧击法 有时候,如题材、立意从正面切入,无法出新,或者新意不足。于是我们常常借助“第三者”来切入正题,通过对“第三者”的记叙、描写、议论等来暗扣原定的主旨。这种不直接落笔,而进行间接描写,不正面勾画,而进行侧面描写的方法,就叫旁敲侧击法,也叫烘云托月法。这种写法能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使笔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一般烘托可分为正衬、旁衬和反衬三种。 一、正衬。即以同类事物互相衬托,如以悲衬悲、以喜衬喜、以美衬美、以善衬善。通常以景烘托人物为多,如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墙上挂着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半边对联,窗下桌上放着“一堆似乎末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蛰居在这种环境中,必然是个迂腐不堪、没落了的封建卫道士。 二、旁衬。即多角度地渲染衬托,不从正面落笔,全从观者角度侧面烘托。如《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她的美貌,只从旁观者的神态动作中加以虚摹烘托,表现罗敷美到极点。 三、反衬。它是对立面的衬托,如以假衬真,以恶衬善,以丑衬美,以悲衬喜,以喜衬悲,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如莫泊桑的《羊脂球》里,羊脂球虽然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富于民族气节,不愿委身敌寇。作为对照,作者还写了一群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庸人。她们对敌人卑怯恭顺,却都鄙视羊脂球,羞与为伍;可是为了逃命,又百般怂恿羊脂球,甚至引经据典,逼迫她向敌人献身。总之,侧面烘托往往显得更加客观与生动,恰当运用可节省笔墨,避免文章的呆板单调,使文章富于变化,活泼多姿。 [范文] 星期天的铃声 学校打铃的李爷爷吃过早饭,到校外转悠了半天才惬意地踱进校园。他双手背在身后,慢腾腾地向校园里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办公室的门前竖着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面挂着铁铃,铃眼穿着个铃锤。此刻,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条矮凳上,伸手正要去抓铃锤。李爷爷急步来到跟前,一声呵斥: “小丫头,想干什么?” 小女孩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缩,紧接着转过了脸:“李爷爷,谁叫小丫头,我有名字!” 李爷爷这才认出原来是教英语的林老师的女儿。 “哟,是倩倩。告诉爷爷,你想干什么?” 倩倩没有回答。她小心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走到李爷爷身边,双手拽着他的衣襟,仰起圆圆的小脸很急似地说:“李爷爷,天天看见您打铃,您今天怎么不打呀?” 李爷爷不禁笑了。心里想:“这小丫头,星期天还不想让我休息哩!”他却故意问道:“打铃干什么呀?” “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她说着向远处的一个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 李爷爷觉得有点奇怪,又问道:“你妈妈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墙的一间教室。 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 那里是林老师所教的班级。 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 “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倩倩又摇头又摆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忽然他脱口问道: “倩倩,你爸爸咋不来带你玩呀?” 话刚出口,他又后悔不该这样问。半年前,他就听一些老师谈论林老师。原来她在城市里工作的丈夫叫她调进城里,不想让她教书。可是林老师看到这所中学缺少英语教师,就不愿调进城里,更不愿改行。两人彼此闹翻了,听说后来还要离婚,不知—— “爸爸?爸爸在城里,妈妈说……爸爸……不要我了。”倩倩低声地说。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嘴唇,慢慢地垂下了眼睑。 “李爷爷,该打铃了吧?”许久,倩倩又闪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期待地问。 “噢,对对!……不不……再等一会……”李爷爷语无伦次了。 倩倩看了看那边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她的胳膊支在腿上,两只小手握成拳头,托着腮帮,出神地盯着铁铃。 过了一会儿,小脸上笼罩着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说给李爷爷听,又像是自言自语: “妈妈告诉我,铃一响,她就带我去玩。妈妈最不骗人喽,妈妈还和我拉了勾……” 李爷爷的心一颤,他激动地注视着倩倩,又转过头注视着那半掩着门的教室。 李爷爷的眼眶有点发潮……倏地,他弯腰抱起了倩倩—— 一只白皙的小手摇着铃锤,被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有力地击向铁铃! 当!当!当!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地回荡着…… [点评]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记叙文。文章热情赞颂了乡村教师林老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通篇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林老师也始终没有上场,只是通过小女孩倩倩与爷爷的行动来表现,通过描写他们二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侧面展示了林老师的高大形象。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出奇制胜法 考场作文立意多求稳妥,确保一个稳定,但如果人人满足于此,阅读岂不疲倦?也有一类文章,它们以“险”取胜,“意”在人外,闪出智慧的灵光,令人读后不由拍案称奇,这种“奇”指的是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走的是险道,险得成功,实际是一种创新。创新也就是创造。什么是创造?创造有两个要件,一是“创”,二是“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想出新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构建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有人把这个过程概括为“荒谬的合理化”,也即提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想办法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材料,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而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独立的感受和心得。例如,同是看赛跑,人们总是赞美跑在最前面的人,嘲笑跑在最后面的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赞美“那虽然落后而非跑至终点不止”的人。他把着眼点放在“不耻最后”者身上,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个立意与众不同,不但新奇,而且深刻。那么怎样“出奇”呢? 一、出奇,要有甘冒风险的勇气。出奇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满足于四平八稳,如何能摧枯拉朽,推陈出新?凡有创新品质的学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全面突破,也应尽量在细小的方面“跳一跳”。 二、出奇,要有拒绝平庸的气度。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模式是出奇的死敌,只有突破模式的桎梏,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只有从模式中突围出来,才能让创新的思想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当然,我们鼓励“出奇”,但对“出奇”的认识要全面辩证。出奇要有基础,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就会走火入魔,沦为猎奇或胡说八道。出奇也不会是横空出世、亘古未有之奇。对多数考生来说,只能是较之一般人在某一点上新一点、深一点、广一点,巧一点。 [范文] 《红楼梦》之我见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当之无愧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认识角度和不同世界观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由此而形成的“红学”研究令世人瞩目。作为一个无名后辈,冒昧谈谈我对《红楼梦》最深刻的认识——反腐败。 《红楼梦》中的贾府本是烈火烹油、鲜红簇锦的钟鸣鼎食之家,可就是因为有一帮腐败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使“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赫赫贾府彻底覆灭。贾府中的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领导对反腐败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贾府的最高领导人贾政,自己也算是一个廉洁的干部,有时也真想动动真格,对贾府的腐败问题进行整顿。可是当贾母一出面作梗,王夫人一吹枕头风,其“真格”也就变成了“银样蜡枪头”。 其次,权贵勾结,包庇腐败分子。贾母在贾府中虽无官无职,但她却以贾府的太皇太后自居。她重用腐败分子王熙凤,包庇穷凶极恶的贾琏。贾琏在外养情妇、蓄小蜜,被人抓住把柄,告到贾母处,贾母却包庇说:“小孩子们年轻,馋嘴儿猫似的,怎么保得住不这么着。” 再次,硕鼠当权,一手遮天。贾府中最大的硕鼠非王熙凤莫属。这个泼辣妇人常与其他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她“弄权铁槛寺”,贪贿害命两条,争风吃醋,设计害死尤三姐、鲍二家的。她还靠着官家的权力,凡是贾府有什么美差、肥缺、工程什么的,谁送礼多就派谁去。除此以外,还带出一大帮蛀虫,弄得贾府乌烟瘴气,加速了贾府这座大厦的倾覆。 最后,腐败分子拒绝教育,压制监督,也是反腐失败的重要原因。贾府的焦大,自以为劳苦功高,刚想对贾府中“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却被捆了个五花大绑,塞了一嘴马粪,扔进了后厨房。“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到了《易》,革命家看到了排满,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了缠绵,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鲁迅语)而我却看到了反腐败。 这也算是别具一格吧!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辩证客观地去看问题是首先重要的。 [点评] 这是一篇出奇制胜的好文章。没想到该考生竟能以《红楼梦》里引出反腐败的话题,更没想到由此说出那么多道理,选材新颖,思路开阔。大家定会边读边想,甚至有时会笑出声,因为他使我们联想到不少现实问题。这既体现了该生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也展示了本文较高的认识价值。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反弹琵琶法 “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 科学地“反弹”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让任选其一写议论文,后者就是对前者的“反弹”。“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形成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以登堂入室的局面。“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格,将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使用得巧,往往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二、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三、“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范文] “茴”字有三种写法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乃封建科举时代一典型的“潦倒”之人,百年之后,仍免不了世人的嘲讽与指责。但孔乙己也着实有其可爱之处,别的且先不说,仅其知道“茴”字有三种写法,就足以显示出他对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尽管先生和世人把其看作是卖弄“风骚”。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便会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用孔先生的那句话说,便是“茴”字尚且有三种写法。孔乙己高明也就高明在了这里,倘若今天,他在那遥远的天国里弃文从商,凭着其高人一筹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定能成为百万富翁。因为这一方法确实行之有效,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政要那里得以验证。 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亚里士多德理想实验的基础上,发挥无穷的想像力,从多角度论证理想状态中物体的运动情况,终于总结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从乾、嘉的稳定,敏锐的发现“治平”中潜伏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因而写下了著名的《治平篇》,提示了人口繁衍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这要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早了五年。 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起一浪之日,在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大有前赴后继之势时,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廉洁勤政、鞠躬尽瘁,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形。 因此,“茴”字有三种写法,人亦有多种写法。 牛顿若走不出前人覆辙,不能就问题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论证,就难以有所建树。 洪亮吉倘只看到朝野的繁荣,便不会标新立异有所创见,而只能落入俗套。 同样,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假如只看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能从多角度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便不能在史册上留下不朽的芳名。 社会是复杂的,问题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策略应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会落伍的。潦倒之人孔乙己尚且知道“茴”字有三种写法,相信新时期的人们对待问题亦有多种方法、策略,亦能从多角度得出合理的多种答案。 [点评] 打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便是“反弹琵琶法”。本文正是运用此法,对孔乙己故意卖弄学问,非但没有贬斥,反而大加赞扬,且由此引出自己的论点。再通过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证实观点,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07年高考作文可能这样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考作文一般60分,作为语文卷的重头戏,在备考复习中一定要三思而慎行。在冲刺学习的最后关头做好“高考作文题的预测及其写作指导”至关重要。 根据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趋势,我们精心挑选了部分传统的典型的作文命题,也创制了部分新颖的现代的作文命题,把它们一起作为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的预测题,同时在每一个单题的“写作指导”上狠下功夫,力争为读者打开心灵之窗,放飞思绪,写出佳作。 说实在的,预测终归是预测,实打实的几率很小,但是有备总比盲目好。在我们的预测题中,有可能某一个话题与某一高考作文话题雷同,某一则材料与某一高考作文材料类似,某一种命题形式与某一高考作文完全一样,某一作文的立意与某一高考作文的立意部分或完全相同。倘若如此,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值得欣慰。 我们将预测命题分为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的四大类型作文,并分单题作指导。 一、命题作文 1、题目:《我好后悔》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个命题有浓郁的情感倾向,“我好后悔”,“我”是谁,可以是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不同国别、不同思想的人。因什么而后悔,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不听劝告,或一时冲动,或一时为外物所感而迷失人生方向犯错甚至犯罪而后悔,也可以是错失人生一段友谊、爱情或一次发展的机会而叹惜后悔等等。 这个命题作文特别适合写成复杂的记叙文。写作时要注意突出“我”后悔的心理和认识过程,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题目:《人间自有真情在》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个命题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具体而明确的写作倾向,它要求写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写亲情、友情乃至纯真美好的爱情都可以,但要写出对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感悟,要阐明为什么说“人间自有真情在”,要有强烈的时代感,爱与恨,喜与忧的感情要分明,价值取向要明确,情调要积极健康。 这个命题要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要将记叙、议论、抒情巧妙地结合,使文章活泼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3、题目:变形记 一天早晨,我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狗. 要求:接着文章的开头续写,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续写式的命题作文,要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可以模仿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写“我”为什么变成了狗,变成狗后有怎样的心理和想法,家人、别人对“我”怎样看待,“我”有怎样的经历或遭遇,可以写狗或忠诚老实,或趋炎附势,或凶狠狡猾,或贪婪成性,或摇尾乞怜,或宽厚仁慈,如此等等,要表现的点很多,加之文中的“我”可以是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不同国别,不同品性,不同身份的人,因而写作的空间较大。 从本文的开头来看,它适宜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要特别注重“狗”的心理,经历或遭遇等方面的记叙和描写,注重突出全文的主题,揭示深刻的社会寓意。 二、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向她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 石桥回答:“你那么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根据上面这段话,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虹和石桥都赞美生命的永恒。石桥默默而有用,生命长久,虹美丽悦目,生命短暂但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因而,小诗的寓意很明显:为他人、社会、人类作出贡献的生命就是永恒的。 由物及人作类比联想,现实生活中与历史长河中有的人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有的人赴汤蹈火,为民请命;有的人保家卫国,杀身成仁;如此等等,他们永垂不朽,可谓生命是永恒的。据此可以写议论文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写记叙文赞扬奉献于人类的生命是永恒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蒲公英的遗产 秋天,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在每一个孩子的头上,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是一首寓言诗,中心话题是“遗产”,它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就妈妈而言,要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就孩子而言,要继承长辈什么样的“遗产”。蒲公英妈妈给孩子一把远飞的伞,伞是凭借或用以繁衍生息的手段,寓意很明确,蒲公英妈妈希望孩子用冒险、开拓、进取、奋发的精神去争取更新更广的生存空间。由物及人,我们作父母的该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作子女的又该继承什么样的遗产,就不言而喻了,联系现实写作,就会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启迪性。据此可以拟题《给遗产一份爱心》《一把铁锹——千万富翁的遗产》《遗产争夺战》《冒险、开拓、进取——世界上最珍贵的遗产》《遗产全部赠保姆》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里科夫是死了,却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话题。“套子”并没有随着别里科夫的死亡而消失,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规则也是一种套子……然而,人生总要有约束(如法律规章制度等),但又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的圈子,但又不能落入怪圈。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是由材料引申出来的。 【写作指导】从命题材料来看,很明显谈的话题是“套子”,“套子”有实的,也有虚的。实的是指罩在物体外面的东西和人穿的或盖的衣被类的东西;虚的是指社会中陈陈相因的办法、制度、规章、法律或指网络人或陷害人的策略。在生活中可以说无处没有套子。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会制订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每个人都生活在这种套子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麻木愚昧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质疑,善于鉴别,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想模式,跳出套子,形成开放的眼界和自主的意识。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套子”,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注意把“套子与改革开放”、“套子与人生”、“套子与思想”结合起来,选准角度立意写作。据此可以拟题《套中人生,别样精彩》《解除思想上的套子,活出别样人生》《没套子,没调子》《金钱是个套子,千万别往里面跳》等。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法子: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要求:请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上面的材料,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分配制度及其影响。同样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据此可以立意,如“公平公正的制度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平公正造就和谐”、“暗箱操作害人害己”、“暗箱操作是和谐社会的毒瘤”、“强权滋生腐败”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传说家喻户晓。相传,清代大学士宰相张英的府第与吴宅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让地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让”,从张英对吴姓邻居的“让步”,表现了张英大度、宽容、谦逊的美好品格,从吴家的“退让”,我们看到了“理解、理智”,从双方“让步”的结果,我们看到了“和睦、和谐”。据此可以正向立意,如“谦让是一种美德”、“让出一步,海阔天空”、“谦让造就和谐”、“忍让是成熟的表现”、“强势者对弱势者让步是仁慈的表现”等,也可以反向立意,如“互不相让酿苦酒”、“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等。 谁作出让步,在什么事件或问题上让步,可以是一方让步或不让步,也可以是相互让步,也可以是互不相让,有关事件或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宽广,考生最好选取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最感人的事件或问题来写,文体自选。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翠鸟最初把窝做在很高的地方以避免灾祸,特别孵出小鸟后,因为非常喜欢小鸟,怕小鸟摔下来,就把窝做得稍低一些;小鸟长出羽毛之后,更喜爱它,就把窝做得更低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提走了。 二、有一部名为《狐狸的故事》的科教片,主要内容是:有了自己的小狐狸时,老狐狸精心照料和喂养,为了给小狐狸觅得充足可口的食物,不惜冒险去闻猎人没下的陷井;但等到小狐狸长大之后,为了养成它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两只老狐狸却拼命地追赶小狐狸,把它们从自己身边赶走,当小狐狸恋恋不舍欲回头时,老狐狸再次追赶,直到小狐狸离开自己身边为止。 要求:请准确地理解上面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话题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有两则材料的作文,审题立意至关重要。对两则材料作比较解读,注意翠鸟和老狐狸的思想感情和处世方式的异同。它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方式和结果不一样。翠鸟一味地为孩子着想,尽情呵护,为了小翠鸟方便,多次把窝做低,结果小翠鸟被人提走了。老狐狸精心地照料小狐狸,但等其长大后拼命地驱赶小狐狸从自己身边离开,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很明显两则材料的寓意是作父母的应该如何关爱或教育自己的孩子。据此可以立意,如“溺爱不是真正的爱”、“为孩子插上奋飞的翅膀”、“培养自立的爱更可贵”等。 三、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即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无所作为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请你以“友谊”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除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③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人与人、集体与集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也国家之间都需要友谊,但与不同性质的人、集体、民族、国家交往,或有损,或有益,不能不谨慎。就人而言,如何与他人相交呢?材料中已有提示,观点明确,可以选一个小点立意写作,由此可以推及到集体间、民族间、国家间的交往,那么立意的面和点就很宽而多了,写作时注意化大为小。 “友谊”作为一个名词,也可以采用造句法立意。用“友谊”作主语造句立意,如“友谊似花开,幸福如春在”、“友谊是和谐的灵丹妙药”、“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友谊刺伤了我的心”、“友谊需要真诚的批评”等;用“友谊”作宾语造句立意,如“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友谊”、“我懂得了珍惜友谊”、“小人之交是利用,君子之交是友谊”、“谈中学生的友谊”等;用“友谊”作定语造句立意,如“我们共同架起友谊桥”、“友谊墙”、“友谊杯不友谊”、“友谊之花需坦诚”、“真诚浇开友谊花”、“让友谊之花盛开”等。在这些立意中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最喜欢的写作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但我们只能拥有一次。死亡,又是人们必须要面对的。生,我们要生得有意义;死,我们也要死得其所。那么,生与死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有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要求:请以“生与死”为话题写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还可以编故事或寓言。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相对关系型的话题作文,写作中要关涉二者,不可编废。“生与死”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严肃的哲学话题,古今中外无数的人作过探讨和诠释,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我们如何看待“生与死”呢?材料中已有明确的回答:生,要生得有意义;死,要死得其所。 生就要造福于他人,造福于社会乃至人类,死就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无愧于社会,为了社会主正义的事业即使死了,也死得光荣死得其所。否则,即使活着,也如同死了。 “谁”面对“生与死”,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等,单就人而言,有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可以说写作空间十分广泛,但立意要正确且突出。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朵洁白的栀子花 从未到过这么贫困的地方。触目所及,全都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挎着竹篮的老太太,衣衫褴褛,上衣的纽扣掉了好几颗。但是在她第二颗纽扣的眼上别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染了满身的清香。我精神为之一振,枯涩的眼骤然有了光彩。我笑了。那老太太看我笑了,也撇了撇干瘪的嘴,朝我笑了笑。 我被深深地感动。因为我知道,在这洁白的栀予花的背后,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老人并不动人的笑容背后,是一颗友善的心。我们可以活得很贫寒,但我们同样有美丽和微笑的权利。 生活本没有高贵和低贱之分,生活中具有太多的令人感动的日子。 要求: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感动”意思是思想或感情受外界事物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谁感动?可以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因什么而感动,可以是破烂衣衫上别着栀子花而微笑着的老太太,也可以是小盲女抚摸阳光的惬意,也可以是奋不顾身投入滚滚大江中救人的农民工,如此等等,原因很多,写作范围十分宽泛。不妨注意一下2003年至2006年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也许对“感动”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思考。 这个命题很适合写成复杂的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要注意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作品中人物让人感动的精神或让人同情的遭遇,特别要注意运用抒情手法,适时点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书中有这样的话:“恩欲报,报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它强调的就是要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的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鸦反哺”的传说告诉我们,自然界中一些动物尚懂得回报。但在社会生活中,不愿回报,不懂回报的事却时有发生。 要求: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回报”是报答、酬报或报复的意思,根据材料来看这个话题主要是谈“报答、酬报”的,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谁作回报?可以是动物、人、或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回报谁?对自己有恩的人、物、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大自然,怎样回报?酬谢,帮助等因事件不同而方式多种多样,以此弘扬一种感恩的精神。 写议论文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联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阐明“知恩图报”的积极意义,也可以编故事写成发人深省的寓言或小小说,表达一种感恩精神。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克雷尔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要求:请你以“赏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热点话题,材料也耐人寻味,命题提示语包涵了写作立意的方向,“生活中一些不平凡的人、事、物,或许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像米开朗基罗一样以独特的眼光去赏识他们,他们也许因我们而不平凡。” 话题“赏识”是一个重点,不妨运用提问法,作进一步的审题立意,谁赏识谁?一般是上司赏识部下,领导赏识群众,老师赏识学生,父母赏识孩子等等,怎样赏识?可以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以赞许的目光看待别人的优点,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别人的长处等等,这样,一些平凡的人、事、物,也许因此而不平凡。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写作时,可以编故事写小小说或寓言,既可以记一个人物的事件,也可以记两个人物的故事,采用对比行文的方式诠释主题,写议论文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阐释“赏识”的重要作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 具 儿童的世界里 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 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要求: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小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诗中儿童的面具是实在的,指孩子戴在脸上的玩具“小猫”、“小狗”之类,所以“没有了你便没有乐趣”,而成人世界里的面具是虚的,指成人交往中的种种假相虚饰,即掩饰内心世界的虚伪做作。末尾“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是小诗的核心。 以“面具”为话题作文,可以写实的,也可以写虚的,也可以二者兼顾,写作中要尽量围绕“面具”,突现主旨,进行生发拓展。据此可以立意,如“面具成就快乐童年”、“抛开面具,坦然生活”、“带着面具上班”、“卖脸”、“面具成就多彩人生”等。 7、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作文。 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灭,确保了车、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位司机的名字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一定体会到什么叫强烈的责任感。 要求:请你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责任,既可以指分内应做的事,也可以指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当承担过失。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甚至是人与历史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 单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涉及的范围就十分宽广,父母对儿女有抚育的责任,儿女对父母就有赡养的责任,夫妻之间有扶助的责任,老师对学生有教育和管理的责任等等。 就“责任”这个话题可以立意,如“尽职尽责是一种美德”、“责任重于泰山”、“问责考验官场”、“我们为问责叫好”、“责任是一种考验”、“逃避责任可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弱势者”开始频见于报端和网络。目前人们提得最多的弱势者有:贫困农民、城镇下岗工人、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简称民工)、私企小煤窑矿工、童工、无助的妇女、遭受歧视的残疾人、贫困学生等等。弱势者最需要帮助。也许你的家庭已属于弱势群体,也许你的亲戚朋友已列入弱势群体,当然,也许你还没有感受到身处弱势的切肤之痛,但当你耳边响起韦唯的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时,你心灵深处一定会掀起关爱弱势者的感情波澜。 要求:请你以“面对弱势者”或“关注弱势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热点话题,面对弱势者,我们应该怎么思考、怎样对待?是冷眼旁观甚至歧视,还是满怀热情积极帮助,当然应该选择后者的做法,关注弱势者,关爱弱势者,不仅从财物上帮助他们摆脱暂时的困境,更要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因为精神上的弱势比物质上的弱势更为可怕。据此可以编故事写小说,表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联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