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教授谈高中课程新方案如何在传统中创新(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崔允在谈到高中课程新方案如何在传统中创新时说,高中课程新方案如何在传统中创新固本然后创新,分析我国高中课程发展传统的特点是寻求课程创新的重要基础。纵观我国高中课程的历史发展,历次课程改革或课程方案制定都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共同特点的形成是受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民族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现了我国课程的个性。总的说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发展主要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课程计划的变革主要依赖于外在的因素,特别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而计划本身内在的逻辑所起的作用不大。 第二,在培养目标上,都以外在的双重任务来代替,即升学与就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基本上是单一的学科类课程,基础学科的门类在10门以上,每次课程改革主要是内容调整,并增删1-2门科目。同时,在课程评价上,主要取决于校外考试。 第三,侧重学术性课程,特别是语、数、外三门工具性学科,形成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传统,在教学方式上长期遵循以接受式教学为主的思路,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强调相对不足。 第四,学科改革以调整为主要策略,追求相对的稳定性,基本形成了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第五,比较重视课程统一,强调学生的共同学习经历和结果,但也开始逐步追求课程的多样性,努力增加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第六,尝试探索从文理不分科到文理分科,再到淡化文理分科的课程发展模式,并努力探索富有弹性的课程结构,寻找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合理比例。 第七,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属于集权化类型,几十年来历次教学计划均由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转发,学校照办,沿袭“自上而下”的管理传统。 第八,逐步形成了以国家高度统一性为基本特点、探索课程权力不断分享为基本趋势的课程政策,特别是逐渐关注到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权利问题。 第九,历次课程改革的基础研究反映得不够充分,特别是对原方案本身的系统评估报告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生活信息化、学习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尽管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我们的课堂、学校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虽然近年高校招生连续扩招,但也很难改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现状;社会需要高中学生有多元的发展,而我们的课程仅以文理分科进行简单化处理;高中定位的迷失,沦为大学预科;学生及其家长反映“学了没用,用的没学”等等。为此,我们应该为21世纪的高中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使他们学得有意义、有价值,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课程方案的角度来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基于传统,并在传统中寻求创新。为此,在制定新的课程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生活信息化、学习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尽管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我们的课堂、学校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虽然近年高校招生连续扩招,但也很难改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现状;社会需要高中学生有多元的发展,而我们的课程仅以文理分科进行简单化处理;高中定位的迷失,沦为大学预科;学生及其家长反映“学了没用,用的没学”等等。为此,我们应该为21世纪的高中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使他们学得有意义、有价值,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课程方案的角度来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基于传统,并在传统中寻求创新。为此,在制定新的课程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 第一,应该强化新方案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当代的社会生活特点、高中学生的性质与形象、普通高中的性质与任务定位、我国的课程传统等课题,都需要从国际的视野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决策的基础,避免经验主义和敷衍主义。许多实践中的困惑都存在着一个理论原点模糊的问题。对一些基本问题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很可能会导致以后实践中的被动。 第二,应该认真地研究课程方案本身的发展逻辑,并且遵循课程方案发展本身的逻辑。在制定新的课程方案时,尤其要选取一些基本的课程元素对旧方案进行系统的、完整的分析和评估,并向课程利害关系人公布评估报告,借以说明新旧课程方案的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第三,应该有一种系统的观点。从国民教育体系来看,普通高中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从横向来看,它与职业技术高中并列;从方案内部的要素来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再到课程结构,以及关于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建议,都需要系统的思维。在策略上,需要各个部门或各类人士抛弃“部门本位主义”,无条件地与相关部门和人士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在“共创高中课程的未来”中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应该有一种民主与科学的态度。课程说到底是儿童的,而儿童全社会的,因此决定儿童在高中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应该是全社会的议题,而不是少数专家的专利。这就需要采用民主的方式、科学的程序,以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应然性与合理性。 第五,应该论证传统本身的合理性问题。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高中学生性质的变化、学科知识领域的发展等,有必要对传统(如双基、学科体系、共同学习经历、统一进度等)本身进行合理性的论证,以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 第六,应该声明该方案有所为的范围。方案只是一种理想的课程文本,一种行将实验的计划。它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说明有关方案的决策是有依据的、可靠的,而且方案本身具有可传播性;课程结构在理论上说是合理而且可行的;假如这一方案付诸实施,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及组织与制度上的保障。如果这种陈述不清晰,很容易导致把高中的所有现实问题都嫁祸于方案本身,这对方案来说是不公平的。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