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反 思(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绰号也有可用处

--反思之一

学生间经常会因叫绰号而产生矛盾,发生纠分,小则口斗,大则大打出手。老师一般多是以“批评”了结此类事件。难道绰号真的就没有一点利用的价值吗?

四班有个胡彬,作业是班上第一乱。一天语文课快要下时,我把他的作业交给同学们传阅并评议,之后我讲了书写在中考和高考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就问胡彬想不想把字写好,胡彬很诚肯地点头称是。我又问:“关于写字的重要性和练习的方法,我已经给你讲了很多次了,你怎么还写得如此东倒西歪?”他低下头半天不语。我笑着问道:“你是不是耐不下性子认真写呢?”他看着我点点头,眼睛里露出被体谅的感激。

“我倡议,如果胡彬的字还是写得潦草,我们就叫他‘飞龙将军’;如果他的字写得有进步,我们就叫他‘威武大将军’,何如?”我向全班学生问道。

“好!”全班响应。

从此,胡彬的字贴练得认真多了。常获B等,作业上的字也开始慢慢变得正规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再次把胡彬的作业在全班传阅,让大家都来讨论胡彬的字,讨论给他什么绰号。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叫他威武大将军!”胡彬高兴地嘴都合不拢了。现在,胡彬的字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同学们依旧叫他“威武大将军”。他对这个绰号还是很满意的。

看来,绰号也是可以利用的。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反思之二

今天早上我起得比往常早点,想看看出学生背诵的自觉程度,因为我昨天快要下课时给学生讲过:“人在早晨的记忆力是最好的,也最牢固的,今天我们学了《黄河颂》,这首荡气回肠的好诗,不背过是很可惜的,明天早上一过教室,大家就开始认真背诵这首诗吧!”谁知一进教室,我发现全班没有一个在位上背诵的,有打扫卫生的,有串位的,有和同学聊天的,就是没有一个背诵的。一见到我怒气冲冲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才开始翻开书来读。我拍手让他们停下,大声斥责了一顿,自己回到办公室一个人生闷气。

这两个班的背诵大不如以前,不管是热情还是效果都不如。以前在乡下时,好多课文是不用翻书一节课就可以上完的,因为学生大多对课文很熟悉。遇到要背诵的篇目,学生一般都可以背诵得八九不离十,就是碰上长的篇章,一个班也常常有三四个同学能流利背诵。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东川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叫袁秀辉的同学竟然在上《陈涉世家》前,将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背得滚瓜烂熟,不仅停顿得当,连一个打结的地方都没有,很是让我感动的了一番。谁都知道那篇文言文是许多学生学了两节课都可能读不流利的“长篇”呀!上一届学生是我在永乐中学代的,虽说不如乡下同学背得好,但也只是背的量少些,热情还是有的,最起码有些学生还能在课余时间背诵、检查。以前,我只说要背诵,不用强调检查的时间和方式;现在我就是再三重申检查的时间和方式,他们也还是无动于衷。这种境况实在让我唉叹了好长时间,我曾在心里埋怨过学校分班时架了“筛子”,埋怨过家庭忽视了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憎恨过学生的懒惰,但我越是这样,背诵越是进行得艰难。

蓦的,张载锡老师的那句话在我的耳畔响起:“山不过来,我就走过去。”是的,分班是领导的“高瞻”,与我们没有关系;家庭教育的大权握在家长手中,教师是鞭长莫及的;学生不刻苦也是时弊,非一己之力所能改变。只有以“趣”相激,鼓其劲,方能收些微之效。于是,上课的时候经常询问他们背诵的难处,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跟他们一起背,和他们比着背,肯定学生背诵的成绩,表扬背诵积极和优异优秀的学生。谁知这样做了不到一个周,学生背诵的热情提高了不少,背诵的效果也好多了。

育趣可写长文

――反思之三

看到有些学生作文写不够规定的字数(一般得500字以上),我心里很着急――要是考试也写这么长,可怎么得了?如果现在学生老写不长,时间一长,养成了写短文章的习惯又该怎么办?于是,每次写作文时我就要求学生必须用作文格纸写两页(约760字)。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是写长了,可是好多学生为了写够字数,有故意频繁分段的,有故作无病呻吟的。慢慢的,学生写作的激情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些下降。我的心又开始发急了!

看来,规定作文的页数不合写作的一般规律,并不是个好办法。我开始追根溯源:学生作文写不长,一是缺乏兴趣,没有把作文写好的强烈欲望;二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三是不知道怎样去写,叙事总是不具体。所以每次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一定要在每篇学生作文中最少找一个优点,将学生作文中用的好词、好句和好段用波浪线画出来,以示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每次作文讲评课我总记着要宣读好作文的学生名单,让他们轮流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有信心。我经常以课文和优秀的学生习作为例,用恰当的导引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方法,用幽默的语言分析描写精彩的片段,用独特的提问帮助学生剖析其精彩的原因,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悟什么才是具体生动。

采用了这些方法后,很多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较前些时候浓厚了,叙事和描写也逐渐具体了,原来老写不长的同学现在都基本上能写足规定的字数了。

新课标排斥“背诵”吗?

――反思之四

新课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有了很大变化,背诵的篇目除了古诗增加了之外,课文的背诵篇目减少了,背诵要求降低了,所以许多语文老师也就认为新课标不重视背诵了,甚至认为背诵是老古董了,不是新课改了,也就降低了背诵的要求。其实这是个误区,背诵是对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适用的一种好方法,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

许多好诗文是背出来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三国志》里说他“与人同行,读道碑,人问曰:卿能记乎?对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七步成诗的曹植传为佳话,可他有的才情并非天生。据有关材料记载:他从小就刻苦用功,又勤于练笔,十岁左右便“诵读诗论及辞赋十万言”,“能诵小说数千言”。

背诵诗文可以增强语感。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大量的积累,才能有感而发。4月份去听了韩军老师的报告,我很赞同韩军老师的观点,他说“语言是在大量的听和记的积累中学会的”,这句话说得很对。

能够背诵一些值得背诵的东西,我以为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古老的“高”招。

消除“开头”无病吟

--反思之五

改了这次期中考试的七年级的全部作文,我大吃一惊:不承想全年级五百多学生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地以议论或抒情来开头。不管作文是否需要,学生都要在开头先来一段议论或抒情,然后才开始写正文。这些开头,得体的有之,无稽之谈的也有,无病呻吟的更多。经过询问,才知道这种开头方式是小学写作文时老师为应对考试而教学生的一种作文定式。评作文时,我给学生指出了这些不足,谁知第二次作文竟然还有90%的学生依然用议论或抒情开头。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三次作文,我明确指出不允许以议论或抒情开头,学生当堂作文,我巡回指导。结果发现许多学生不用议论或抒情开头,就握着笔半天不知从何处下笔。于是,我把以议论和抒情开头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体味这种开头的可恶。然后我又以课文和学生习作中的开头为例给学生讲开头的各种方式。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开始构思自己的开头。慢慢地,学生习作中开始有了些许变化。有了学生自己的例子,我就让开头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读自己的开头;有了兴趣和榜样,好开头也越来越多。有开门见山开头的,有用一句话开头的,有从一个场面开头的,有从一个惊人的声响开头的,也有从事情的结尾处开头的。总之,学生作文的开头开始变得精彩纷呈了。

现在,议论和抒情这种倒人味口的开头方式,已经在我班的作文中销声匿迹了。要是偶尔还出来,那一定是一朵“奇葩”。

作文命题有新法

――反思之六

传统的作文题目有三种命题方式:全命题、半命题和话题。今天我又发现了一种好的命题方式--以写作手法命题。

传统的三种命题方式的优劣各有千秋,尽管话题作文是后起之秀,颇有后来居上之势,但也难以掩盖其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误区。命题作文虽方向明确,但范围太狭窄,主题太单一;话题作文本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惜往往事与愿违,中小学生阅历和写作经验有限,面对宽泛的话题,反而茫然不知所云,只好作无病呻吟。半命题处于两者之间,相对更合理一些,但也常有强按龙头饮水的尴尬,难以让所有学生都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只好在万不得已时誊写范文了。

今天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发现都德在这篇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于是,我就想:何不让学生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以一个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反映时代的气息。结果学生都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着眼,写出了许多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尝到了甜头,以后的作文课上我就经常用这种方式命题。学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就让学生学习这种“以比喻拟题”和插叙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结果出现了许多好的作文,特别是王楠、刘嘉欣、周男和马月的作文尤其感人,王楠的《苹果依旧年年红》就在《中学生学习报》上发表。后来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就很少受作文题目的束缚,都能写真事,抒真情。写好了作文,学生自己也感到很自豪,作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所以我觉得这种用写作方法来命题的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写作回归生活这一本位。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学生还不太适应,慢慢地,学生就像习惯议论和抒情的开头一样习惯于这种新的命题方式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反而喜欢上了这种命题的方式,因为这种命题的方式给了他们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写自己的生活。到现在为止,我以写作手法命题的作文只有三次,那些原来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几乎每次都能写出好作文,不觉得作文就一定要按照作文书上的去写了,如方海瑞的《谈年饭》,刘小丽《我家的“穷亲戚”》。许多原来不会写作的学生开始有佳作不断涌现,如胡彬的《有意思的郭老师》,王琦的《有意思的“长烟袋”》,当珩的《有意思的房国宁》,尹前军的《有意思的小女孩》,段昌锋的《我是一只流浪狗》,狄锋的《我是一只流浪狗》等,都是语言简洁而又生动的好作文。

因为这种作文命题方式既能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现各自的多彩生活,又能体现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我就不妨叫这种作文为“七彩作文”吧!

以后,我要把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字词无需上作业

--反思之七

以前,怕学生的基本字词掌握不好,老爱让学生把字词写在作业本上交起来统一批改,打上日期,也能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一举两得。但实际上这一举只有应付检查这一“得”,一到有关字词的考试,学生大多失分。于是我就想:与其让学生用了这么多时间一本正经地写在作业本上,倒不如只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课桌或书上画一画,只要把字词记住就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发现这种办法真的是省时间、省力气的好办法。再次单元考试时,学生在字词方面的失分率大降低,而且作文中的好词和新词的出现率也高多了,书写中不会写的词语少多了,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也提高了。现在我的语文作业不再在本子上写了,日常的作业只要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就可以了。这样以来,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算是一个成功的小改革吧!

以“少”可以引多

--反思之八

离期中考试了只有两天了,语文考试肯定少不了名句填空,可是课本后边要求课外进行背诵的诗篇我还没有安排学生背诵。算上自习也只有三节课了,这些时间只够用来讲余留的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并背诵这十首诗;如果强行让学生背,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不会很高也落不实不了。这可怎么办呢?

突然,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与其让学生被动地不情愿地背诗,不如少给学生一些背诵任务,从第一首诗开始,一天只背诵并能够默写一首诗,作为当天的作业!于是,快要下课时,我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学生,学生一听只背诵并默写一首,脸上都显出很轻松的神情。一瞬间,一个使用激将法的念头又在我的脑中出现了。我接着对他们说:“背诵一首诗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想背过两首以上就更不容易了。请学习委员记着,如果谁能背过一首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谁能背过两首就给我报喜,如果背过三首或三首以上就给我报捷。”

第二天早读时,我本来想起个大早到学校引导学生背诵,可是当我第二天一早起来时,发觉有些头重脚轻,一量体温才知道发烧感冒了。我请了假,直到上课铃响了第二遍我才匆匆赶到教室。一进教室我就问同学们背诵情况,谁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过三首或三首以上,一个班竟有四五位学生将十首诗全部背过。让我很是惊讶!我大大的表扬了他们的成绩,向他们表示祝贺,并提醒他们背诵一首就要会默写一首,将背过的诗都要落到实处,防止在考试中出现“一字出错而全句无分”的情况。到晚上我再问背诵的情况时,绝大多数学生能背过五首,全部背过十首的一个班竟然达到了九个人,每位学生都有长足的进展。

看来以后要想学生“多”学知识,还是先求“少”的好。

 “寻优”的确是良方

--反思之九

一提到差生,好多教师都头痛,因为根源大体相同--懒惰。

我现在所代的七年级三四班里,青槐的学生居多,学习好的没有几个。仅七年级(4)班一个班就有王琦、胡彬、许兰宝、杨青晓、张燚、张同燚和孙立等双差生,都是字迹潦草乱如麻,作文顶多写半页。想起魏书生老师的育人方略,我便尽力寻找这些学生的优点,然后真心诚意地在班上给予表扬。慢慢地,这些学生不再像个懒虫,也不再像个笨蛋,背课文不再落在别人后边,有的甚至开始有了很大变化,像杨青晓就能在背诵上在组上占前三名。练字也日见成效,作业的独立性增强了,正确率也有了提高。今天,王琦的作文《有意思的“长烟袋”》和胡彬的《有意思的郭老师》都写了七百多字,而且语言简练得让我吃惊,我激动地给他们都打了个A等,并在全班朗读并评议了他们的作文,我也在全班评议之后给了他充分的肯定。我发现他们开始变得更加积进了,见了我打招呼的神情更谦恭了。

由此我看到,给学生“寻优”比批评管用,尤其是对待一个久置边地的差生。

温情是帮手

--反思之十

最近学生见了我,大不如从前亲切,多了几分敬而远之的神情。

仔细一想,原因在于我近来身体不适,家里也有一些琐事相扰,故对学生的态度大不如先前,时而责罚于学生,甚或大发雷霆。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对学生多了几分关爱,几点幽默,和学生说话的语气多了几分温和,多了几丝微笑,和学生见面打招呼多了几分主动,脸上的表情少了几分呆板,多了几缕笑意,不久,我和学生的关系又融融如前时了,教室里少了几分压抑,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劲头也高涨了许多。

于是,我就想,好多老师觉得给不得学生好脸,不然学生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其实不然,对学生多一点温情,不但可以缓和师生比较紧张的关系,而且可以增添学生正视生活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信心。所以温情是春风,能吹开封闭的心灵;温情是春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温情是煤炉,能让冰冻的心开始变得火热;温情是粘合剂,能脆断的心重新粘合;温情是星火,能让暗淡的前途充满光亮。

所以,温情学生健康成长是好帮手。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