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第五、六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温故知新,基本知识系统化(学生看讲义,教师强调) 通假字 1、《六国论》:(1)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2、《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3、《石钟山记》:(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2)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1)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2)石……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1、《六国论》:(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2)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3)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4)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游褒禅山记》:(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3)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3、《伶官传序》:岂非人事哉(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4、《石钟山记》:(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3)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 5、《项脊轩志》:(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2)墙往往而是(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6、《五人墓碑记》:(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今:极端伤心。)(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7、《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1、《六国论》 族:(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3)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没有) 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②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③诚不得已(能够,可以)//④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读dei,必须,应当) 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形势)//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力量)//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形状) 2、《游褒禅山记》 道:①有碑扑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 (大概)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④文过饰非 (掩饰) 3、《伶官传序》 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归依)//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④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返回) 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容易)//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③以乱易整,不武(替代)//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容易) 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上报,报告)//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4、《石钟山记》 鼓:①微风鼓浪 (振动)//②噌吨如钟鼓不绝 (一种打击乐器)//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击鼓) 殆: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②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 (大概)//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怠”,懈怠)//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几乎,近于) 发:①而大声发于水上 (发出,发生)//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射出)//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出发)//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启用,被任用)//⑤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征调)//⑥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⑦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⑧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 (头发)//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⑩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5、《项脊轩志》 顾: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稍: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公家给的粮食)//②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逐渐,渐渐)//③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稍微,略微) 置: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安放)//②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③沛公则置车骑 (放弃,丢下) 去: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②比去,以手阖门 (离开)//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除掉,去掉) 归: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回来)//③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归附) 6、《五人墓碑记》 盛: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期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把东西放在器物中) 卒:①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士兵)//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死)//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终于)//④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仓猝) 徒: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②故予概念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私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自己)//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了民(偏爱)//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私下,偷偷地) 7、《登泰山记》 阴:①其阴,济水东流 (山的北面)//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天)//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暗中,暗地里) 始: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开始)//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③余始循以入(开始)//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才) 望:①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声望,名望)//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坐: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坐在)//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③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因为) 视: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看)//②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比较)//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看待) 8、《病梅馆记》 使:①又不可以使朋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这被逮所由使(主使)//③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④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病: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重病)//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有病)//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⑤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解:①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②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③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④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本:①予本非文人画士 (本来,原本)//②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根本)//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考察,推究) 穷: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使穷尽,用尽)//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完结,终了)//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 常见虚词用法 者: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的人,代词)//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呢,也可不译,助词)//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④亚父者,范增也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⑤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 夫: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指示代词) 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②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有时,偶或)//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的……有的……)//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许,也许)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但是) 与:①与尔三矢 (给)//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通“欤”)//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为,给,替)//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⑤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和)//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亲近) 其:①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岂”)//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可译为“大概”)//④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 (代词,其中的)//⑤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 莫: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傍晚)//②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人,没有谁) 何: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什么)//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③水何澹澹 (多么)//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为什么)//⑤豫州今欲何至 (哪里)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以地事秦 (侍奉)//义不赂秦 (坚守大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 (命名)//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微风鼓浪 (激起)//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乳二世 (喂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其疾病而死 (患病)//为之声义 (伸张)//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明烛天南 (照耀)//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有泉侧出 (从旁边)//一夫夜呼 (在夜里)//仓皇东出 (向东边)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雨泽下注 (向下)//使不上漏 (从上)//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汶水西流 (向西)//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治罪的事情)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问其深 (深度)//⑩常在于险远 (险远的地方)//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表率)//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亦以明死生之大 (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大贡献)//梅以曲为美 (弯曲的)//直则无姿 (笔直的)//以欹为美 (倾斜的)//以疏为美 (稀疏的)//密则无态 (稠密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持完整)//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情享受)//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亦以明死生之大 (说明)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击退)// ②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③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鸣) //必复之全之 (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十伶人困之 (使……处于困境)//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奇形异状)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变成病态)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梁,吾仇也。//此三者,吾遗恨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2.被动句:洎牧以谗诛。//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智勇多困于所溺。//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其)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众)扶而仆之。//于是(吴之民)乘其厉声以呵……//(余)回视日观以西峰…… (2)省略谓语动词:①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省略宾语: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②举(之)以予人。 (4)省略介词:①磔磔(于)云霄间。//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③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④与子颍坐(于)日观亭。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2)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介词短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二、翻译文句: 《六国论》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译: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游褒禅山记》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7、其孰能讥之乎?(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石钟山记》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译: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伶官传序》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推究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种道理了。)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庄宗后来用兵,就派一个一般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向前奔跑,等到胜利归来,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4、满招损,谦得益。(译: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国家灭亡。)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祸患常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而才智勇气多被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项脊轩志》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做表率的人,替他(周顺昌)诉冤,伸张正义。)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当官而能做到不改变志向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人呢?)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他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那五个人的死,轻重到底怎样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译: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病梅馆记》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译:有人说:“梅以(枝干)曲折算作美,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美态。”固然如此。) 2、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译:(对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即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来约束天下的梅。) 3、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译:又不可以使天下的人砍掉挺直的(枝条),删掉稠密的(枝条),除掉端正的(枝条),来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