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泽民同志《谈话》精神为指导 努力开创“十五”期间教育工作新局面(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备课资料 手机版




陈至立 

 

  (上接第一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源泉,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必越来越需要科技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支撑与推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势必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水平,取决于核心生产力和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因此,教育不仅在知识传授、传播、创新及应用方面具有基础作用,而且在培养具有掌握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生产力的一大批创新型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先进生产力的人才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教育正是形成这种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因此,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反映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因此,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倡导并构建学习化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素质优良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才能满足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在《谈话》中,江泽民同志十分强调终身教育观点。他指出:“学校接受的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江泽民同志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指出终身教育的必然规律性和重要性;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实现劳动者知识化,个人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调在我国大力倡导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特殊意义,反映了知识经济的要求和时代特征。 

  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进一步深刻阐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先进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全部结晶和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伟大民族长绵不断、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实现这一任务,教育至关重要。教育不仅是物质生产的直接动力,而且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能否自觉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发挥自身优势,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不仅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的程度与水平,而且也是事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大事。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指出培养什么人“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这是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所作的全面阐释,它深刻地启示我们,教育只有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为提升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准,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先进的思想道德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教育战线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在《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他还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这里,他特别强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同时,还要求我们针对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认真研究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阵地建设。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是宣传、普及无产阶级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抵御和打击腐朽文化的阵地,承担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责任。发挥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功能和导向作用,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优良的学校传统和健康的育人环境具有陶冶功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增强阵地意识,弘扬正气,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青少年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蓬勃向上精神风貌的园地。 

  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不但深刻阐述了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强调指出,要根据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教育的任务是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加快现代化建设,因此也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战线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的需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育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1.5%,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加快教育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符合时代潮流,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同时,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以及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教育战线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探索教育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教育应有良好形象,教师应为人师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从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端正办学思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学校管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和评价教育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三)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开始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更是我们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一年。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中央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十五”期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谈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把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摆到重要位置。 

  以发展为主题,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快教育发展是实现国家“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十五”期间,逐步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根本改变我国目前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和高水平教育需求,是教育战线最大的任务。 

  要把继续坚持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大力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结合起来。要把加快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与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着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开辟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道路,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学习需求。要把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与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多种方式优先面向西部地区传送优质课程,促进西部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十五”期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和“灵魂”,是教育战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和处理好的方向性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诚实守信的公民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判断事物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进一步动员家庭、社会各个方面一起来关心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各级各类学校应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树立起新的人才质量观和学生发展观。既要尊重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又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考试评价制度,使广大学生不仅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一代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十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环境和服务对象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的层次、科类、专业、结构将根据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整和重组,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各级各类学校布局与区域生产力布局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使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协调一致,相互促进。要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组织实施西部教育开发工程,加强对西部地区教育的规划与指导,切实倾斜并落实支持西部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并不断加快西部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帮助西部地区提高对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力。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调整和处理好新时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学术人才与培养应用人才的关系;培养高层次人才与培养中、初级人才的关系;培养专门人才与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关系。 

  当前,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形成充满活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培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高新技术人才。要加快培养加入WTO后急需的、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要大力发展为第三产业服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知识和技术含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终身职业培训系统,真正形成各类教育和培训相互融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同时,根据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要求,调整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努力促进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区域的合理布局。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和保障机制。“十五”期间,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办学,实现办学主体、学校类型、经费来源渠道等各方面的多样化发展,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要认真研究新的政策措施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各种关系。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完善基础教育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实行高等教育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管理体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努力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和各级教育投入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指出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办学积极性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和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好青少年活动场所与设施,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有益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科学实践与课外活动,使家庭、社会、学校在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方面取得一致共识,齐抓共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1世纪是充满新的机遇与挑战的世纪。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谈话》精神为指导,努力实现“十五”目标,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系而奋斗!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