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教案3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读通文意 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 对历史人物的辨证态度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的对项羽的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迁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过唯一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投影)李清照为什么会对项羽如此崇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垓下古战场,一起来感受悲壮的历史故事。(板书:垓下之战 司马迁) 二、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明确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标注) 2)默读课文——对照注解,领会文意 (学生遇到疑难,可以讨论解决) 3)朗读课文——归纳情节,揣摩态度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用简洁词语概括情节大意:悲歌 溃围 拒渡,揣摩作者对项羽的态度:崇敬而惋惜;板书) 三、品味——具体研习,突出重点 1)品味语言描写,初识人物形象 (可以抓住"可奈何"、"耐若何"得出:穷途末路;抓住"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得出:骁勇善战;抓住"不忍"、"为若德"得出:侠骨柔肠,板书) 2)品味细节描写,再识人物形象 (正面、侧面的语句,找出来,说说他们的作用)在以上的基础上,概括出:悲剧英雄 四、迁移——积累史料,评价人物 1)项羽将他的失败归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2)你觉得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做法对吗? (第一题,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积累的史料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题,旨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勇敢地面对挫折) 五、结语 垓下之战后近一千年,唐朝诗人杜牧游乌江亭,写下了一首诗《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投影)老师希望同学们面对失败的时候,也能够"卷土重来"! 六、板书设计 垓下之战 司马迁 项羽:帐中悲歌 垓下溃围 乌江自刎 (悲剧英雄) 作者态度:崇敬而惋惜 我们态度:善待失败 七、家庭作业 查找资料,写一篇《刘邦与项羽,我更赞赏谁》的小论文,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少于1000字。 (该教案应邀执教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得好评。)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