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案例描述】 在学习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堂教学进行了大约二十五分钟。 教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出了周瑜这一人物,作者用意何在?(学生陷入思考之中,大约两分钟后,有一位同学站起来)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对比,“早生华发”与“人间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教师鼓掌,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 同学乙:我同意苏轼是为了与周瑜作对比,但我想作一些补充。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后的事,而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作对比。后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湮灭”则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教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地较完整。那么,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诗,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齐声) 教师:好,我们一起朗诵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教师:杜牧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教师:为什么同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有一位作者搞错了呢?(大约三分钟,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一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