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初一年级   2006至2007学年度   第二学期   第五周   教师:

班级:七、八         科目:语文      教学时数:2课时

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 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 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3、 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组织恰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 文献法

2、 朗读法

3、 研讨探究法

4、 语感品读法

5、 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资料汇总,增强感性认识,整体感知文意,把握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并作自由演讲,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思读课文,深层探究,突出重点,理解文章选材精当、结构精致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

二、资料汇总、交流,了解相关背景

1、 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那是在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帮,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后,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广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3、 臧克家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4、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5、 关于作品

本文是一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的叙事散文,作者从三十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对闻一多先生的印象写起,一直写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 教师播放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分组议论,解决字词。 

2、 学生自读课文,学习表情朗读,教师指导。 

3、 学生齐读课文,而后归纳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4、 教师归纳: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闻一多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5、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文意。

(1)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2)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明确:

(1)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学者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救国救民爱国的主要思想、执著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

(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而一般人先说后做,说了不做。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 探究文章第一部分(1~7段)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叙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

(2)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

(1)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进、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表现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写,有力地突出中心。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古典主义》两书则介绍得简略些,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侧重点与前面不同。

从作者选材、剪裁的方法看,我们收到了教益。以前写文章只愁没得写,一旦有了材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入文,哪管什么中心,详略安排,以后应学着点。

(2)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等等皆可。教师可联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2、 研讨文章第二部分(8~20段)

(1)如果“一反既往”是人想起成语__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第11小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得什么话。

(3)“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4)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

(5)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如果写成“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

(1)“一如既往”,在这里是说“完全和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

(2)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段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之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

(3)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4)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言论不自由,谁反对就有被杀害的危险,所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遍意义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也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要不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

(5)他走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6)不行,两句对举,有助于加强气势。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读课文,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并仿写句子,学以致用,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质疑问难,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延伸拓展,加强课内外衔接。

教学步骤:

一、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总结: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2、 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____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美,体现在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集体评议,选出五位最佳发言人,教师予以表扬。

总结: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并且以包孕的激情给人激励、鼓舞和感染。

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学习文章的语言运用的是“语感品读法”,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与美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二、 质疑问难

学生提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

闻一多先生前期全身心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良药,他找到了吗?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讨论后明确:任何文化药方也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才能拯救民族危亡。所以后期,闻一多先生走出书斋,走向街头,投入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行动中去,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三、课堂小结

课文一千多字,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言行是一个人思想、精神品质的外在表现,言导行、行证言。作为学者、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言行是独特的。言行一致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在静思默想时,在昂首远望时,我相信,闻一多先生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将会成为幸福的守望者。

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提、组材恰当,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特别是文章的语言,如一杯清茗,让人百品不厌。

四、迁移拓展

阅读冰心的《追念闻一多先生》

五、布置作业

1、 各写出闻一多、臧克家的一首诗。

2、 课后练习四

二选一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