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谪官的那杯茶(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中国古代谪官的那杯茶

江苏省泗洪县省淮北中学  毛学豹

    品味中国的文化就像品味中国茶——苦。徭役苦,劳作苦,贫病苦,战乱苦,离别苦,失意苦,相思苦……不同的册页里藏着不同的苦涩,不同的苦涩里带着不同的清香,品起来有不同的滋味。在这众多的茶盏之中,中国文人的“谪官文字”味儿苦得特别,酷似浓酽的功夫茶。

西伯,也许也可算是官?大官。拘而演《周易》。屈原呢,大夫,放逐,乃赋《离骚》。贾谊长沙作《吊屈原赋》,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都是极好的例子。

官员失了宠,摔了跟头,孤零零的,一场南柯梦化为悲剧。遭了打击,梦想化为碎片,平时官场上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纷纷散去,只有真正的几个知己,但也只能写几句:“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或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最多也就“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虚的,没有一个有用的。官终是被放了,臣还是被逐了。

没人陪自己玩了,算了。叹一口气,将心中的失落慢慢洒落在祖国的山山水水。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期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悲剧竟然上升到了滑稽。 

可悲,可叹!

时间上溯直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重九日,一个叫王勃的文人也发出了“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慨叹,苦在心中,没有伯乐的知遇,苦如何能消。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柳宗元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他遭受了同样谪官的遭遇。日子孤寂荒凉。但灾难给了他一份宁静,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从此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章。华夏文史又一次凝聚出高峰性构建。

十年后,原本已经足够悲哀的人再次遭到命运无情的嘲弄。公元815年的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欣喜万状,急急赶去,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凉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这年他43岁,正值壮年,但直至柳州多了一座柳祠,再无一纸回京的诏书。

1046年,范仲淹倡导革新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巴陵的难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于是他大笔一挥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时至今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再顺着历史的长河向下漫游,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那里留下了前后赤壁两赋。

一晃到了清朝,大清国的百年基业在风雨中飘摇。龚自珍致仕归乡,一肚子的话,化作200多首诗,谁能忘记他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呢。

直到当代,中国文坛还有动人心魄的“牛棚文学”、“伤痕文学”,士大夫对于命运的变迁,最常见的表态方式,是在纸上倾诉。欢喜,有多少好诉诸笔端的呢?当然,忍不住地,要诉诉苦。

    苦,这一个字贯穿了中国文化历史的始末,也许还要继续苦下去?

   古人有“不愤不诗”之说。愤,确也是苦的一种,推而广之,不愤、不诗、不词、不曲,不苦。“《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是这幽愤苦恼,滋养了众多敏感的、纤细的、坚韧的、阔大的灵魂,那灵魂滋养的诗文便有了一脉深长的苦根。

苦,不知不觉贯穿了中华历史的古今。时至今日,几千年不变的空气仍残存着淡淡的苦味。那世人赞不绝口的名茶,当初也是云雾山头的鲜芽嫩叶,渴望着浓荫绿盖,撑天拄地,但却早早被无情摧折,烘烤揉捏……生而不能是一棵树,死而终成一杯茶。才情如同秘藏的芬芳,水里火里,消散不去,以别样的风格流传后世。这是历史的恩赐,还是生命的无奈? 

遥想重重风云烟雨中的临风玉树,在神往心驰中又有无尽的怅然感慨,一册册一页页,一篇篇一行行,一句句一字字……是什么沉淀留存其中?夜雨叩窗,孤灯做伴,用心品味,如啜香茗,苦味悠长,清香满怀。          

指导教师:赵同宇  刘国勤

《古代贬官的那杯茶》发表在2006年11月《中学生》(作文版)上

------选自江苏省泗洪县省淮北中学《雨凝》社刊;

邮箱:zhaotongyu888@163.com

联系人:江苏省泗洪县省淮北中学  赵同宇

邮编:223900

手机:13951394288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