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陋 室 铭 蔡秀平 初二(8)班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淡薄名利的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淡薄名利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殊不知,历史上的另外一位名人也具有三迁居室的佳话。话说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居衙门三间大屋,但因知县刁难,被迫几易其居,先后迁于城南三间小屋,城北一间半小屋,最后仅一间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但刘禹锡不事权贵,欣然接受。以诗文作无言的抗争,遂有《陋室铭》。 二、释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 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本文给自己的陋室作的铭。 三、朗读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的缓急、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言的节奏、语句的停顿、感情的褒贬,圈压韵的字) 2 .重点的字音、压韵的字 3.学生自读,个别读,齐读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圈划疑难,小组讨论 2.班级重点字词提醒,疑难交流 3.教师检查重点字词(学案、课后练习二) 五、内容探析 我们正在解读的是刘禹锡的屋子,但关于其陋与不陋似有争论,现在一起揭开庐山真面目 1.三读课文,从以下角度看一看 ①标题 ②作者的心目中 ③我们心目中 明确: ①标题:陋 ②作者的心目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借助孔子之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往人物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③我们心目中(学生探讨) 如:判断陋的标准 2.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但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似乎有矛盾,分析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主旨) 小结:环境的陋与不陋仅仅是物质上的区别,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房屋千间,一晚也只能睡一张床),感受美仅仅是心态问题,一片青苔,一抹草色对于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来讲,何尝不是美,请第四次走进文本,咀嚼、品味陋室之美,快速背诵这些句子。 3.我们用“室不在大,有德则馨”来概括刘禹锡的屋子,同学们发现老师是模仿的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的这间小屋正如这山这水,高尚的品德便是山上的仙,水中的龙,有了人的点缀,陋室也名也灵。 作用: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暗写陋室不陋。 4.当然更令作者欣慰的是历史上也有这样陋而不陋的屋子,它们分别是“诸葛庐”“ 子云亭”,室与室类比,人与人也类比,诸葛亮、扬子云都是有志之人,暗写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品德,画龙点睛。并用孔子之语“何陋之有”照应“惟吾德馨”。 简单介绍刘禹锡,虽不得志,但积极乐观,期望在文学上、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熟悉他的作品《乌衣巷》《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借物抒怀言志的手法叫托物言志,本文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有感情地诵读,尽可能背诵) 6.学生质疑(文中其他值得一提的内容,或对内容、人物的质疑) 六、拓展延伸 在那个埋没人才的年代里,刘禹锡这匹千里马只得安贫乐道,甘居陋室,现在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中的我们,又该有怎样的理想与抱负呢?(学生畅谈) 一篇《学生铭》与大家共勉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