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重庆(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高考范文 手机版


武汉市江夏一中  赵孝云     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

              六、重庆

    (1)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D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解读:

    重庆市连续两年采用“一小一大”的作文命题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作为城市考生,车站是熟悉的公共场所。无论公共汽车站、长途汽车站还是火车站,都是人员密集、信息密集的场所,而每个来到车站的人,都要花时间等待,或等待车辆的到达发出,或等待人、物的聚散、转移。善于观察生活的人,能在车站看到许多可讲述的人与事。“车站一瞥”是用片断来写一个场面。“瞥”的时间尽管短暂,但“车站一瞥”还是考查了考生是否观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功力,单靠想象编故事的投机心理会受到限制。不关心生活的考生,要想写好这样的题目,是不容易的。

    不过,观察生活类的作文,命题一定要保证全体考生都熟悉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氛围。据《重庆晨报》2003年的报道,以“8小时重庆”为名的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到2007年,行政村通公路的比例将提高到95.5%,乡镇、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的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22%。”这样看来,2006年,全市仍然可能会有5%的乡村考生的所在地并没有车站,加上有些农村虽通公路,但未必有车站,只是随招随上,所以有小部分考生,只能通过间接经验来获得这“一瞥”,完成这样的内容,未免有些困难。(如果此题改为“补习班一瞥”,大概没有人会说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目前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各种原因,各类车站的治安、卫生、噪音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贵宾室除外),考生如果能如实地描绘车站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其文章一定不会是无病呻吟的无聊之作,而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因此,这道题尽管人手不易,但联系着极为鲜活的生活,应该不乏精彩之作。

    第二篇作文“走与停”,与路途车站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两题之间显得较为协调。该题风格平实、贴近生活、角度较新,与近几年全国卷的思路基本一致,为关系类话题作文。

    “走”与“停”的确都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触发点很多。“走”可以理解为移动、旅行、探索、运转、上升、提高……“停”可以理解为上述过程的暂停状态。题目的阐释比较有弹性,考生容易人手。联系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思考二者的关系。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清楚了这个“辩证关系”,考生开篇布局就比较容易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地球看似停止实际在飞速运转不停震动,火车如果不停就失去了走的意义,垄断者希望停留在最有利的状态而竞争者则迫使其向前走,重庆市的一些干部明明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却“留职不停薪”吃空饷,没有行千里路的历练就没有运筹帷幄的潇洒,人生的行走朝高处留下了坚实的脚印而停下脚步来欣赏风景依然是最美的享受……素材非常广泛。加上考生大都做过“得与失”、“成与败”、“进与退”之类的话题类训练,本题的构思立意几乎没有什么难点。

    本题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第一,话题本身具有辩证色彩,应该紧扣关系类话题的要求,不要重“走”轻“停” 或者重“停”轻“走”。第二,文章长度为600字,写作时间短,要注意精选材料,凸现中心,所用材料要作必要的解释和阐发,以免言之无物。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