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 一)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文字简练,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本文,可以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少以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引、读、演、思、品(精彩片段)、做六个环节来完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排遣心中郁闷、放情山水,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领悟文章的深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复习旧课,认识作者,延伸课外) 1、引导学生回忆背诵小学学过的柳宗元诗《江雪》之后再出示另外一首柳诗《渔翁》,让学生自己评点这两首诗创设的意境。(附诗于后) 2、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后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得罪了豪门权贵,被贬到荒凉偏远的柳州,所以后人又称柳柳州。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欣赏美丽的山水来排遣自己郁闷烦恼的心情,感悟人生哲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两首诗也是这种心情的产物,他为我们创设了一尘不染、美不胜收的佳境。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驴》。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将文中难解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主上台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2、集体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文意、领悟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讲解。(附译文于后) 三、演(依据文意,编剧表演,理解形象特点) 1、各小组依据文意编制课本剧,派两位同学现场表演。 2、教师视情况加入演出并帮助编撰对话。 3、师生根据演出共同评点,概括老虎、驴子的性格特点。 老虎:机警、勇猛、果断。 驴子:外强中干、不辨形势。 (附板书于后) 四、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请说明理由。 2、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 3、从驴子和老虎身上我们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能否删掉文中第一句,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借驴子和老虎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因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 或:要有真才实学,外强中干重要被别人打败。(言之有理皆可) 2.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的文体就叫寓言。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等。 3、从老虎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面对强敌 A、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情况; B、要克服畏惧心理; C、遇到困难,不应逃避; D、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 从驴子身上,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A、 不了解情况,不能轻举妄动; B、 没有本事,不能逞强; C、 不能让敌人了解掌握自己的底细。 等等。(言之有理皆可) 4、第一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文中所有的情节都无法展开。所以这一句不能删除。 五、品(品味精彩,体会妙处) 教师做示范,品赏佳句妙语,之后,学生学习品赏。 例: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我觉得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大家能猜得出吗? “蔽”用得好,“窥”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现在仍然适用,“窥视”、“窥探”,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我觉得换任何一个字都不恰当。 归纳妙点 1、词语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 2、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畏惧——好奇——害怕——怀疑——胆怯——窃喜)。 3、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驴被虎吃的角度)。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其它角度: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言之有理皆可)。 六、做(加深印象,培养发散性思维) 1、从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语?写出三个跟动物有关的成语。 2、改写故事结局,让驴子战胜老虎:《黔驴新编》(字数200字,想象要合理) 3、基础知识: (1)给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hao zai a 好 b 载 hao zai (2)为加点字注音释意: a黔之驴 b 远遁 c避林间窥之 d 驴不胜怒 e且噬己也 f 技至此耳 参考答案: 1、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黔驴之计 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 2、想象合理皆可。 3、 (1)好:hao 好事 ;hao 爱好 载:zai 装载 ;zai 三年五载 (2)黔:qian 文中指今指四川贵州一带。今为贵州省的简称。 遁:dun 逃走。 窥:kui 偷看。 噬:shi 咬。 胜:sheng 能承受。 技: ji 技艺,本领。 附一: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黔之驴》译文: 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个好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驴子进去。到了那里却没有甚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脚下。老虎见到它,是个多么巨大的东西啊,把它当作神。躲在树林里偷看,又慢慢出来接近它,谨慎小心地观察,不知道它究竟是甚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以为驴子要来咬自己。可是来回观察驴子,感到它没有甚么特殊的本领,同时也越来越习惯了驴子的叫声。又靠近一些,在它的前后走来走去,始终不敢上前击扑。老虎又靠近一些,更加随便,开始碰闯、靠近、冲撞、冒犯。驴子非常愤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于是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说:“本领只有这点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光驴子的肉,才走开。 附二:板书设计 黔之驴 初见:害怕 庞然大物 机警 小心谨慎 一鸣 外强中干 勇猛 虎 仔细观察 驴 不辨形势 果断 用计探实 踢之 结局:吃掉它 被吃掉 (二)教学反思 1、以作者为线索,连接课堂内外、新旧知识,可以帮助形成知识网络,拓展阅读面,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即:编织知识网络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温故可以知新。 2、通过小组讨论弄懂文意,再由教师评点强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既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索,又能强化基础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三)课后评点 本案例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泼有趣,又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的特点。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通过小组的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倡了自主与合作的学习,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环节和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任意想象与编演,可以充分的发挥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由于小组的互动,无形中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2、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选准教材的渗透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整合性的、视野开阔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由小学的内容导进新课,由作者的遭遇引出对诗歌意境的评点、对挫折的积极态度,流程自然顺畅。同时,在读、演、思、品、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3、没有偏废基础知识 基础的厚薄决定着楼层的高低,要想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基础不可偏废。本案例的课前积累背诵评点、课中对演的评价、课后作业都体现了这个观点。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