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采桑子•重阳 一、导入新课 重阳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日子,文人骚客也少不了吟诗为文以记,但凡作诗文咏重阳,大抵离不了登高、赏菊、吟秋的内容,多有凄凉之慨。在青年革命家毛泽东笔下重阳节所见所感的又是什么?板书:采桑子•重阳 二、写作背景 读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在精神振奋之余,写下这首小令。 三、说“重阳” 重阳节,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用米粉做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4、赏菊:喝菊花酒。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引导学生讨论、赏析 1。 第一句有何哲理? 提示:人生易老天难老: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只有路边的“衰兰”。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是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如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这是千古名句,常用来形容那些为情所困而哀愁万分的人。曾有人为这一句诗对了一句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人生易老”即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难老”所说的“天”是指宇宙,即是说宇宙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岁岁有重阳。接着一句“今又重阳”给人一种时间易逝的感慨,因此,就要求革命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这体现了革命家虽身处逆境却心胸开阔,乐观豪迈的精神,虽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但斗志依旧昂扬。这就是伟人的胸怀,可谓愈挫愈奋。这是一句带有大彻大悟意味的警句,出得非常的突兀,给人以当头棒喝之感,亦使接下来的内容平添一股渺远苍凉之气,以自然万物的永恒写人生的短暂。 2。 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提示:重阳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节日,一般作诗文咏重阳,都离不了登高、赏菊、吟秋的内容,这首词也不例外。但与吟秋多悲慨的传统不同,毛泽东眼中的菊花不仅开得艳,开得香,体现出勃勃生机,而且是战地黄花,令人遐思无限。这“黄花”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开得漫山遍野,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这一句形成了生机盎然的意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豪迈旷达的情怀、乐观的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 下阕应如何理解?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肃杀的秋天在诗人的眼中胜过“春光”,具有勃勃生机,秋色无限。这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前程感到无限美好,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情怀。这里虽然讲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通常人们也都能具备这样的感受和境界,但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味到的。这里的霜,不仅仅是“霜白”的意思,还是五彩斑斓,包括了黄花,红叶和各式草树,还包括了各种秋实和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 4。 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提示:A、押韵B、既响亮又含义丰富,再现诗人炼字之精当。 5。 注释6上说“本词初稿中,上下片的顺序曾是相反的。后改定成现在这样,词的意韵更显深厚,韵味也更浓了”,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提示:原来的顺序使词的意蕴反而缩小,而现在的顺序则由眼前的战地黄花推及到秋色无限的寥廓江天,使词的意蕴更显深厚,韵味也更浓了。 五、小结 毛泽东的这两首词都是写秋,但都一反古人悲秋的传统,一扫衰败萧瑟的气氛,以壮阔绚丽的意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