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陈琼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常识。 2、通过对文中关键词语的学习,体会文中所描给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与鉴赏,理解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这两首词,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品味,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毛泽东的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把握。 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师介绍有关词的一些常识。 2、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你者的豪情壮志。 3、品味法。通过对文中关键词语的品味,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比较法。通过对《沁园春 雪》和《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领会它们在“境”和“意”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沁园春 长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大多“女伤春,士悲秋”。对秋雨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对秋声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对秋叶是“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对秋色是“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树叶红”;对秋月是“月光侵水水侵天,一派空明互回荡”;对秋思是“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对秋梦是“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对秋悟是“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总之,在很多的诗人笔下,秋天是寂寥的,是萧瑟的,是愁煞人的。而诗人刘禹锡却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拟诗情到碧霄”的豪情。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看看诗人的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二、有关词的知识。 1、 定义: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为“曲子”、“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等。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3、词的标题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的字数在59至90字内;91字以上为长调。 5、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三、作者及背景简介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充满了革命的豪情壮志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四、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一)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教师豪情满怀地朗读全词。 2、正字正音。舸 寥廓 峥嵘 稠 遒 遏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你朗读提示。 上片“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所领的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的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4、学生齐读后老师指正。 (二)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1、这是一篇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2、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像,看看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 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三)具体研习这几幅图。 1、将“独立寒秋图”的语序调整好,并简要地说说它的大意。 明确:“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给我们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2、词中的“独立”能换成“站立”、“直立”吗?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 3、在“湘江秋景图”中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觉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由“看”总领。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4、这幅图用词精当,找出细加体会。 明确:“红”和“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 “染”活画出岳麓山峰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 “透”字表现出江水的碧绿清澈; “争”活画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击”写出了飞鹰的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得天空秋高气爽; “翔”写出了游鱼的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 “竞“字写出寒秋中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 5、这幅图画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对比映衬,点面结合。 6、上片的最后三句,思考诗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宇宙和自然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和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和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不由得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7、再次朗读,细加品味,背诵全上片。 第二课时 8、“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般地,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为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9、思考“峥嵘岁月稠”说明了什么? 明确: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10、“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如何来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出了同学的青春年少,热情澎湃,坚忍不拔,才华出众。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活动与志趣,他们激昂慷慨,奋笔疾书,为着革命理想,高时弊,褒先进,评论国事,宣传真理,向军阀官僚帝国主义展开了英勇斗争。 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他的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11、“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四)总结全词。 这首词的上片记今游、独游,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下片则忆昔游、群游,以叙事为主,融情于景。诗人一扫古代文人笔下秋天清冷、惨淡的景象和悲秋的主题,选择壮美的事物,描绘壮阔的图景,这种大境界正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魄正表现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这种大抱负,大气概正是豪放词的精髓。豪放派写情,情如天;豪放派写气,气如虹。豪放派是什么?是激昂的人生,是潇洒的人生,是豁达的人生! (五)《沁园春 雪》和《沁园春 长沙》在“境”和“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1、境异:《雪》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冰雪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了北国风光的特征;《长沙》写的是南方,湘江、秋山、天空……前者境界开阔。 2、意异:《雪》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长沙》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显然,前者气势宏大。 第三课时 采桑子 重阳 一、引入。 请同学们齐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九,又叫重九,因九是阳数,故各重阳。由王诗可以看出,重阳节这天要登高,插茱萸等。今天我们来看看重阳节这天毛泽东笔下的战地的风光怎样呢? 二、整体感知全词。 (一)、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人生易老天难老”有怎样的哲理意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短促、易逝,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东流。“天难老”是将人格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人生易老”和“天难老”,一有尽,一无尽;一短促,一长久。既对立,又统一,提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正因为“人生易老”,所以我们更应该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伟大的革命事业。在此,体现了诗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情绪是奋昂扬的。 2、理解“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明确:这两句进一步申述难老。岁岁年年都有重阳节,是过不完的;每年的重阳节也各不相同的。即如今年的重阳节,就别有一段风光。可见“天”是“难老”的。 4、为什么说“战地黄花分外香”呢? 明确:战地是经过艰苦的军事斗争取得的,凡是经过斗争得来的东西,总使人感到更加可爱可贵,对它更加珍惜。野菊本是平常的花,可是它却能在炮火中顽强地挺立着、开放着,绽黄吐香,把战地的重阳点缀得异样美丽。看见了它,就叫人对当前所取得的胜利感到加倍的喜悦。开在战地上的黄花同胜利联系在一起,胜利可喜;黄花可喜,连它的香气也似乎远胜平时了。“分外香”只有三个字,可是却把这个曲折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5、体会“一年一度秋风劲”的象征意味? 明确:“秋风劲”除写景外,还有象征意味,大约指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而言,一个“劲”字就把这些暗示出来了。 6、“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与上下文有联系吗? 明确:都有关联。重阳佳节,丛菊盛开,战地风光,十分鲜丽,因而使人有“不似春光”又“胜似春光”的感觉。这也是与上文的关联处。江天寥廓,万里秋霜,壮阔而又清美,也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有“胜似春光”的感觉。这与是与上文的关联处。黄花是近景,是细小的景;“江天”是远景,是阔大的景。不管是远是近,是大是小,都能体现出“胜似春光”的特点。 7、“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含义? 明确:战争胜利之后,革命前途更觉得光明,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也更坚定了。这句话正是前程远大、如花似锦的具体描写。 ( 作者邮箱: a5521805@126.com |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楀籍閳ь剟骞愰崘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楀Ω閵忊剝鐝氶悗瑙勬磸閸庨亶顢樻總绋垮窛妞ゆ牗绮嶉崯锝夋⒑閼姐倕小闁绘帪绠掗妵鎰板礃椤旇棄浜梺璺ㄥ櫐閹凤拷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戭渻閸撗呯崲閻庤娲橀〃濠冧繆濮濆矈妾ㄥ┑鐐跺亹婵挳鈥︾捄銊﹀磯闁惧繐澧i敍鍕<闁宠棄鎳忕€氾拷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閸︻厽绠掔紓鍌欑劍濮婂綊骞愰崘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閸︻厽绠掔紓鍌欓檷閸斿寮查悩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鐟欏嫮浠氶梻渚€鈧偛鑻晶顕€鏌涢悤浣镐喊鐎规洩缍€缁犳盯寮撮悩鐢靛帬闂備胶鎳撻悺銊ф崲閸屾粍宕插〒姘e亾闁哄本鐩浠嬪垂椤愩埄浼�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