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课的主人(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课的主人

——初中语文“自赏—讨论—总结”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   雷建平  联系电话:05793179127  邮编321015

【内容摘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怎样培养学生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奶酪”主动进行自我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自赏—讨论—总结”探究合作型课堂结构模式,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课的主人。即在自赏后把自赏的情况写成自赏文。然后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自己的分析与讲解不一致时,一方面可以质疑,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思索得到提高。最后写课后总结文,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的独特见解都写入文章,形成一篇有个性赏析文。

【关键词】   自赏讨论  阅读教法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三年,相信每位老师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课改给我们教学工作所带来的变化。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这段时间中也常常不断的去反思我的教学,让我感触颇深的恐怕就是语文课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学生个性的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面对不同的文章,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与个人的理解、积累、道德标准、审美标准、文学素养、综合相关知识息息相关。然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个客观事实,一味地求“同”,而对存“异”的学生则千方百计地去“引导”,最终目的是高度一致。试想,如果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们都持同一看法、理解,那是多么可怕而可悲啊!而今,在这个问题上,让我感到绝大多数老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尝试多种做法达到课标要求。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否积极探求、积极思索,产生探求创新的强烈的心理愿望,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关键。怎样培养学生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奶酪”主动进行自我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自赏—讨论—总结”探究合作型课堂结构模式,很有效果。

一、组织学生自赏课文,让学生做发现者、探索者。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同时,学生的自赏过程就是一个预习过程。然而,以往的语文预习,无非就是让学生看几次课文,解决一下生字新词。学生只是大量的做作业题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而问答式的作业总是被出题者牵着鼻子走,很难提高学生语文分析能力,也很难开发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自赏后把自赏的情况写成自赏文,我把它称之为“课前分析文”。

课前分析文可以分四步来写。

第一步:查找资料摘抄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作家、作品介绍等知识。以及初步领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将自主分析的课文层次脉络写下来。

第三步: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去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第四步: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示例1:《芦花荡》课前分析文,803班白领,有删减。

作者孙犁,现代作家、散文家,河北平安县人,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语言简练质朴、清新明净。

本故事叙述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一个老人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英勇与鬼子做顽强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的故事。故事体现了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每个人迫切希望得到和平,尽力打鬼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1——8段交代故事背景,9——63段讲述故事过程,其中9——19段是故事的开端主要讲护送过程,20——54段是故事的发展主要讲了小女孩受伤的过程,55——63段是故事的结局主要讲的是老人如何复仇。

本文是小说,所以用小说三要素的任务描写来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老头子,从“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特别明亮。”通过外貌写出了眼睛的明晰和水上技术的高超。……

从“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一句中看出老头子爱面子自私的一面。这样的负面描写想告诉我们英雄人物也有些残缺,“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使文章让人感觉是真实的,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

不懂的问题:1、题目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2、总感觉故事有些虚假?……

    学生完成这四步预习并以文章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课前分析文。学生认真做好一篇课前分析文需要反复阅读课文,虽然学生此时对文章的认识还不深入,但这样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当然,刚开始学生很难写好,要求教师反复指导、修改。当学生具备写好一篇完整的分析文后,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也就大幅度提高。

二、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做主动者、研究者。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所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讲座阶段又尝到切磋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在课前分析文的基础上,学生听课效率就大大提高。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自己的分析与讲解不一致时,一方面可以质疑,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思索得到提高。

    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肯定会有许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展开集体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你们觉得谁说得更好?”、“你们认为谁的想法更贴近当时的情况?”、“假如你看到了这种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感觉他们俩谁理解得更合情理?”、“你认为谁理解得更深刻?”等等。这样,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肯定学生的发现、参与和探索,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既尊重了每一个同学,保护了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参与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知识的兴奋,研究、探索问题的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可以自由选择的内容和机会,对孩子们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讲读《珍珠鸟》时,我让学生喜欢哪句就针对哪句谈理解;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感觉对哪句话理解得好,就把哪句话读给大家听,自己最喜欢哪句,就先把那句背下来。结果,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讨论和背课文中,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课近结束,学之未尽。可见,在充分地选择和加工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在选择后,更深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乘上作者思想感情的帆船,在多彩的文学海洋中遨游,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认识上、情感上的满足,而且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树立了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另外,在课堂讨论中,我还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为学生开设了平等互相的学习场所和机会,创设了人人都能表现自我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之间可以更好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从而共同探索,发现新的东西。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创设一个很好的情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小组学习时,由于人少,相对距离近,发言的机会多,练读的机会也多。小组讨论的气氛更是平和而热烈。就这样,他们在最佳的情景中,一起主动地学习,积极地研究,平等互助,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鼓励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就想要释难与解疑。若他们不把疑问转化成问题提出来,别人就不知道他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因此还必须要把“疑”转化并形成问题提出来。为了鼓励学生敢于问、善于问,首先我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融洽师生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过中,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讨论理解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引导寻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

三、做好课后总结,让学生成为理论者、创造者。

学生只重视做作业,因为作业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如果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自习课纪律的好坏往往与作业的多少有关。当老师批评学生不抓紧时间学习时,不的学生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作业做完了。”他们把作业看成是唯一的学习任务。课后复习则由于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就不被学生重视,所以往往成了可有可无的学习任务。作业量一多,自然被挤掉了。把课后复习转变成一种可以衡量检查的作业。这样就可以提高预习和复习效果了。课后总结文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复习语文课文。课后总结文可以作为语文的主要作业,删掉学生要做的大量问答式作业。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讲解,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的独特见解都写入文章。

课后总结文的写法与课前分析文差不多。它是在经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后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欣赏课文。一篇好的课后总结文就是一篇优秀的赏析文。课后总结文同样包含了语文各方面知识。用总结文的知识可以解决大部分阅读题目。特别有利于解决大量的开放性试题。本阶段重在整合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立体化、多维化,着眼于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并进行以题及类,触类旁通的方法指点。具体做法是: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或几个综合性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的讨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精神生活得到了升华,也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意志性格,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自赏—讨论—总结”课堂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预习、自我质疑、自我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  王宏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2.马笑霞  《语文教学心理研究》2001年12月第一版

3.韦志成  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1996年12月第一版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