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字词,加强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训练。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交流与互助中提高理解能力,在独立操作中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克服困难的意识,鼓励克服困难的勇气,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 课时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1分钟)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3分钟) 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适当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整体感知(28分钟) 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7分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2分钟)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检测自读效果(7-9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以分小组比赛形式完成,限制时间为不超过4分钟)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四、强化训练(7分钟) 朗读第二段,然后自译。独立完成。 (1)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3分) (3)交流自译情况(4分) (设计意图:进行克服困难的实践,培养独立学习能力,进行思维的敏锐性训练以及独立思维的养成训练。) 五、整理思路,盘点收获。(2分) 涉及文化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即:研读古文的方法)。 六、回顾课文。(3分钟) 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再次熟悉课文,加深记忆,巩固“五”的成果,更好地达成本课文的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七、作业(1分钟)(1)熟读课文并试背1、2两段课文。自己独立翻译第3段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效果,继续进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0分钟) 1、课文第1、2段的记忆情况 2、全篇课文的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照应上课时,把握学生课下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本堂可课的展开作预备。) 二、交流课下研读情况(10分钟) 1、自由交流翻译(同桌、前后桌)。(意图: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2、自我表现。点名或自告奋勇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意图:了解独立翻译情况,及时订正错误,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继续培养自我表现的意识。)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3、学生齐读第3段。 4、学生齐读全文。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10分钟) 预设问题 1、要求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3、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4、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四、学习迁移10分钟 总结、扩展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求,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设计意图:达成情感目标,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搜集古人“嗜学”例子。 设计意图:积累文言知识,进行榜样教育。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