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溉”到底作何解?(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粪溉”到底作何解?

——兼与陈晓云老师商榷

《读写月报》1998年第8期综合版“广益信箱”专栏,安徽读者陈杰同学问“粪溉”(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句)一词的理解提出疑问,该刊1998年第11期又刊出了陈晓云老师给陈杰同学的答复,其结论是:粪,名词做状语;“粪溉”就是用粪灌溉的意思。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还是应该以教材“施肥浇灌”的解释为好。其理由如次:

1.就一般常识来看

从一般经验而言,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充足的养料之外,还有水份、光照、气温等各种因素,其中,水份的充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甚至其重要性超过养料。从文章内容看,“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施了足够的肥未必能使植物发芽,浇了足够的水却使植物先发芽,这本是一个常识,为什么只指“用粪浇灌”而与水无关呢?

2.从词义的角度来看

首先要了解“溉”的含义:

《词源》注:灌注。例《史记•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词海》注:浇水。例《汉书•沟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

《中华大字典》注:灌也。例同《词海》。

综合以上各家注释,可以看出“溉”可讲作“灌溉”、“灌”、“浇水”之义,也就是把较多的水注入某个地方;而《词海》则更为直接地释为“浇水”,这都说明“溉”不用于粪而用于水。况且,如“溉”的真是粪的话,也大可用不着“灌”。(有这种施肥方法吗?)

且从这些工具书的注释中,还可以看到都无一例外地对“溉”有另一种注释,即释为“洗涤”,从汉字各义项之间的相关性特征来看,在完全可以作为把“溉”讲做“浇水”、“灌水”的有力旁证,因为洗涤自然是用“水”的。

3.从古汉语语法现象来看

按陈晓云老师的说法:动词前面的名词做状语,有三个特点:一是它们用在动词之前,二是它们和动词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三是名词前可以加介词。这些说法并没有错,但它的前提乃是那名词一定是做了状语,却不能以此而逆推:凡是具有这种“名词+动词”的结构,那前面的名词就一定是做状语。请看下面例子: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蒲松龄《促织》)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

以上四个例子中的加点词都与其后面的动词构成了“名词+动词”的结构,但其意义则分别应该是“用笼子装”、“打洞”、“击鼓”和“乘坐辇车”,并非是一种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因此不能理解为后一个动词的状语。而“粪溉”的结构恰好就属于这种情形。

综上所述,将“粪溉”释为“施肥浇水”,它们之间不是一种偏正关系,而是一种并列关系,既符合常理,又贴切词义,也不违背语法规则,因而教材上的注释应该是准确的。

                                                    1998/12/27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