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文体知识 词,兴起于隋唐,和乐而歌,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还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二、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三、关于词牌“沁园春” 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个园林,“沁园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四、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 五、诵读(注意节奏、押韵) 六、课文解读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2、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 关键词:立、看、怅、问、忆、记 (1)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染——用拟人写法,写出秋色之深)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 (击——突现鹰的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鱼——翔浅底 (翔——体现里鱼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2)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是对前三个动词的高度概括) (3)诗歌意象 诗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具体的事物) 3、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诗人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4、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5、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七、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诗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