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14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师说》教案14

《师说》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冯兴龙

文本简析  

本文为第二板块“获得教养途径”中探讨从师而学的原则的核心文本。《师说》是一千多年前的时文,作者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展开讨论的,因为作者揭示的是读书人的通病(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所以在今天流行新读书无用论时仍有强烈的针对性。积累文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是教学的重点。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

3.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设计理念  

问题探讨。以串讲为主,用读读讲讲,逐段归结的方法,把词句讲解和作品分析结合起来。安排三教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尊师重道的传统和谦虚好学的学风已经得到了发扬,那么古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韩愈的《师说》一文。

解题:说,是一种文体,多用来发表议论。师说即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

【板书】    师说  (谈谈从师的道理。说,一种文体。)

二、作者简介(见注解)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古文运动”的倡导这之一,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丈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三、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同座合作翻译,质疑,解疑。

3.讨论分层,概括层意。

【板书】                                        ┌传道受业解惑┐

                      ┌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因果论证)│

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为什么)        └否则惑之不解┘

       (中心论点)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

四、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整理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齐背第一段

指名释词。

二、讲读第二段

   1.齐读第二界

2.指名翻译,共同纠正。

3.讨论分层,概括层意。    

【板书】                                 结果

                          ┌今昔对比  圣益圣,愚益愚(错误态度)

二、批判不从师的坏风气│父子对比  小学而大遗    (错误认识)

                          └贵践对比  其智反不能及  (错误行为)

                                        (对比论证•反证)

小结:本段根据第一段的论述,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第一段提出的论点。

    在这段里,作者运用三个事实对比,一个比一个深刻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君子”。

    本段中有哪些句子与第一段中的文句前后呼应?

    “古之圣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彼童子之师……”──“传道受业解惑”

    “位卑则足羞……”──“无贵无践,无长无少……”

三、背诵本段

四、抽查小测

解释加点的字:    耻学于师    圣益圣    从师    师之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整理文言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背诵一、二段。

二、讲读课文

1.男女分别齐读三、四段

2.指名翻译,共同纠正。

3.讨论分析。

    第三段:

【板书】三、举例宣扬从师的好风气  (例证、引证、因果论证)

    问:本段例子非常典型,理由何在?

    例: “圣人无常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照应:      

              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  “无贵无践……”

              第二段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第四段:

【板书】四、交代作文原因,激励后学

    问:本段附记性质,与中心是否有关?

    “不拘于时”(与“士大夫之族”相反)

    “学于余”  (从师学习)

    “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

三、总结课文

    写作特点:

①对比论证。

┌整散结合,气势雄壮

    ②语  言│一个意思,多种句式(二段三层对比后的议论句)

            └运用顶真,气势通畅(师、惑、吾、师)

四、讨论问题

    怎样认识作者讲的从师的道理?

        ┌首次明确老师职责

    精华│强调学而知之    (否定“生而知之”,唯物思想)

        └择师标准突破等级观念

        ┌厚古薄今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糟粕│

        └轻视劳动人民  (阶级偏见)

    一说,“君子不耻”中的“君子”,指士大夫之族,非作者自己。“其可怪也欤”,是对“君子”的讽刺,非自己感到奇怪。

道:儒家之道。

业:六艺经传之业。──与今不同。

五、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默写课文;整理文言词语。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