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2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高一语文组 石正茂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学法指导】 本文说理性强,其观点学生仿佛熟悉其实陌生,做到深入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充分预习、反复诵读,另外,教师宜以思考题作引导。 【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有怎样的内涵? 3、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嗥叫(háo) 兆头(shào) 迸发(bàng) B.驯服(xún) 蔑视(miè) 挑战 (tiǎo) C. 饿殍(fǘ) 蒿艾(hāo) 蠕动(rǘ) D.嬉戏(xī) 疲惫(bèi) 扳机(bān) 二、导语: 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是首当其冲的,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这个人就是“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的《沙乡年鉴》──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册子。 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同学们,读过《像山那样思考》后,觉得在这本书中让你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是什么? 就是那只垂死的老狼。同时,它也是令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幡然醒悟、毕生难忘一只狼。为什么这只狼能有如此魔力,让这么多人难以忘怀? 看(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引狼拒虎 狼前虎后 鬼哭狼嚎 狼奔鼠窃 声名狼藉 …… 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 1)看插图并读第1--3节 1、思考:文章开篇就是对狼嗥的特写,请大家找出反应此种情感的词语。 明确: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 “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思考:这嗥叫中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最后总结] 2、思考:试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看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 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一场撕杀即将上演) 对于郊狼------它是即将来临的拾遗的允诺(是彻底地清扫战场,绝不浪费) 对牧牛人------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 对于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打狼) 问:作者是怎样概括他们的反应的? 明确:“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问: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 因为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客观地听取这声狼嗥。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和思考?我们应该体会到,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因此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爱护生态。 除此以外还有一般的人和作者“我”。 2)生读4~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得到“大山能够听懂狼嗥的深层含义”这一认识的?(即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明确:“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 “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 “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3)(生读7~10自然段) 1、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明确: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的狼是取代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 2、面对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他想到了什么? 明确:正是因为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的狼也不是好事; 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我们憎恶狼,是因为它伤过过人类,我们对此总是念念不忘,但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人类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人提起。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怜悯心怀,讲求“道德伦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当T型台上的裘皮大衣满世界的招摇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惜物?人类终究会为这一切付出高昂的代价的。 我们吃!我们吃!当地球上只剩下了石头,吃!当天空只剩下了沙尘暴,吃!当海洋中只剩下了红潮,吃!当动物只剩下人类同胞,通吃!面对我们——最嗜吃的民族,就是蝗虫也要给我们让路。 我们吃!我们吃!化肥催生的粮食庄稼,吃!农药助长的水果蔬菜,吃!假冒伪劣的肉食烧腊,吃!过期变质的糕饼豆奶,通吃!我们的血毒了肝硬了,我们的大脑也生病了。 我们吃!我们吃!鸡鸭咳嗽我们喷嚏,吃!猫鼠发烧我们感冒,吃!终于吃来了可怕的萨斯,吃! 3、思考: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它想告诉我们什么?) 。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4)小结——为什么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怎样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投影打出问题]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的表达方式。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5)阅读思考 千岛湖遐思(节选)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千岛湖之一的猴岛,听导游介绍,猴岛是一个新景点,刚建时,岛上只有十几个猴子,还是从外地引进的,猴子刚来时,因思念家乡,常常坐在树枝上,呆呆地望着家乡的方向出神,在当地管理人员和游客的关心爱护下,如今猴子已不仅不再思念家乡,而且它们已喜欢上了这里,并且繁育了几十只后代。可是由于游人过分的“溺爱”,猴子变得格外的挑食,我就亲眼见到一只猴子把游人给它的茶叶蛋剥开,去掉蛋青只吃蛋黄。对于一般的点心,它们更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哎,“忘本”的小猴子呀!那边,在猴岛的一角围了一大群人,我赶快挤进去看,啊!原来是一只全身棕色的母猴抱着一只全身金黄色的只有十几厘米长的小猴,正在帮它挠痒痒,可爱极了!突然,一只大猴子跳到了一根软树枝上,吓了大家一跳,可它却悠然地荡起了秋千。一位大姐姐把瓜子撒到了它的前面,猴子马上跳下来,津津有味地嗑起瓜子,那样子有趣极了。 问题: 1、文中的小猴子“忘本”指的是什么? 不吃蛋青只吃蛋黄。 2、你如何评价人们在千岛湖建猴岛的行为? 其实是一种人为的行为。虽然便于游人观赏,丰富了景点内容,但是此处不一定适合猴子生长和繁衍。再说,猴子“挑食”本身似乎已经预示了猴子的将来。 四、结束语 (展示图片,画面内容为:一个椭圆形的蛋,上面印有各大洲的地形框架。(代表着地球)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上面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裂痕,旁边写着“脆弱的地球”。)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去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齐读诗歌: 当天空不再是蔚蓝, 看不到朵朵洁白的云朵; 当大海不再澎湃, 见不到鱼儿畅游碧水中; 当小鸟不再歌唱, 听不到婉转动听的鸣叫; 当春天永不再来, 鲜花不再绽放娇艳的笑脸...... 当蔚蓝色的星球—地球, 我们人类的母亲再无力承担她的儿女们的伤害时, 迎接我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