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案8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我心归去》教案

                                             黄顺进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独立思考,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

难点: 本文抒情性与哲理性相统一的华语特色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门,我们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采薇中饱尝了战士有家不能归的痛楚,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受到了故乡亲人的丝丝关爱,从“莫老不还乡,还乡须断肠”中体会到了游子对故土的依依情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访法归来的中国现代作家韩少功的我心归去,看看他是怎样抒发对故乡情怀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文中的字词

别墅             叽里哇啦           逃遁        熠熠闪光        酥骨            矫饰

奇诡            贫瘠                    雄浑         悲怆               眷顾             墟场     

拥挤不堪    旅泊                    烙印         静谧                概莫能外

2、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

                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

                   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的《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6月,《爸爸爸》引起一定的反响。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好书”

        2002年4月,法国文化部颁布“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代表作

3、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注:想家,思念故乡。

     请同学们在音乐旋律(《思乡曲》)中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发挥)

三、分析文章

(一)分析文章1-4自然段

1、从第一节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注: ①优裕的物质环境

            ② 很少看见人

   结合对话栏⑴,在以下的学习中注意思考它是如何为下文作铺垫的?

2、阅读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注:寂寞、孤独、空虚

    问:作者是如何渲染的?从哪些角度?

    注:一切声响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电话、钥匙无目的    法语

        不知道干什么                悬崖深谷            吊灯

    思考:这样渲染有什么好处?

    注: 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用心去感受,以此获得共鸣。

        3、问:如果我们的同学在外国留学,遇到了这样的感受,我们会怎么办?(自由讨论)

   注: ①融入主流社会,服从外域文化

            ② 推出困境,回家

   问:韩少功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问什么?

   注:“我不想移民”“ 很想念家里”

4、从刚才的提问与讨论中,请同学们阅读第4、5自然段,能够明白第5自然段是作者从旅法经历到点出乡思的过渡,是文章主题的切入点。

(二)分析文章5—6自然段

1、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作者为什么“很想念家里”?

   注:“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那里有过欢笑,有过痛苦,有过收获,有过付出,即“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2、同学们阅读第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乡的?

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齐声朗读)

思考: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时,作者产生了如何的想象?为什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注: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原因,“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思考,这句话又作如何理解?(自由讨论)

注:这是韩少功访法归来后的文章,正如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写作时是对旅途中的孤独、寂寞、空虚的再次感受,是对故乡爱的再次温知,所以,再美的歌曲对一个旅泊者,也无法掩饰他心底的悲伤。也就是说,旅泊者,面对的一切的景物,都是他心灵的外化,都将转化为对故乡思念的寄托。

3、结合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的含义。

注:请同学们欣赏二胡曲《赛马》,自由发表看法。

(四)结束本节课内容

      我们分析了文章的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课后,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注意文中一些哲理性的语句,注意思考,下节课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文章 的1-6自然断,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故乡的爱。最后我们留下了一道思考题:文章到第6自然断已经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为什么还要写7、8、9三个自然断?(同学回答)

二、分析文章

(一)分析第7自然段

1、“故乡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注:故乡留下了我们的血、泪还有汗水,即故乡留下了我们的艰辛劳动。

2、“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这两句怎么理解?(提示,从“悲”的意思入手)

        注:“悲”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血、泪、汗水,二是眷顾之意。即,故乡留下了我们的血、泪和汗水,所以故乡值得眷顾、眷念,所以,故乡才显得美,才会让人痛、让人怜。

(二)分析文章第8自然段

两种失望分别是哪两种?二者有那些不同?

注:  对旅泊之地的失望,对故乡的失望。不同在于后者能够“滴血”。

思考,这里的“血”是什么意思?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什么意思?(从“金麦穗”“赶车谣”入手)

注:血即付出。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说,沾染了血、泪、汗水的土地,肯定会有收获,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希望,进一步抒发了对故乡的爱。

(三)分析文章第9自然段

1、为什么说“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注:“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而出生地哪个人都有。

2、“ 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这句话什么意思?

        提示,哪一种人没有故乡?“某支独唱曲”实指什么?“心有所归”归向何方?

        注:没有在故乡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他的灵魂是没有寄托的,反之,每一位  在故乡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无论你走动天涯海角,故乡,永远是你的归宿。

 三、回归上课时的问题

        提示:分析完7-9自然断,我们知道这是作者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从这里我们便能找出文章主题升华的句子--“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  

         搜索全文: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关的语句

  注:  ①“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②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③“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④“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

(这里是为形散而神不散服务)

三、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一)讲授散文文体知识

散文定义   广义,我国古代对凡不押韵、不复排偶的文章的概称,以示区别韵文和骈文。

                     狭义,文学中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体裁。

分类        叙事性散文  侧重于事情的叙述,人物的描写

                抒情性散文  着重抒发作者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

              议论性散文  着重抓住一两个典型的事例或人物,以形象化的笔法揭示其本质,或歌颂,或批判

           (思考:《我心归去》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特征      1、体裁广泛多样

              2、结构自有灵活

              3、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即散文作家在平素的生活中有感触,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时而勾勒,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抒情言志,时而侃侃而谈;

神不散,中心明确

                (思考:结合《我心归去》,谈谈什么叫形散而神不散)

                 注:文章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了自己的特殊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升华主题,一条线——故乡的爱,始终贯穿全文。

 (二)分析语言特色

    1、请同学们再次看一看我们上课重点分析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①“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②“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③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④“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⑤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⑥“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

 ⑦ 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注:哲理性与抒情性的统一。

2、这样有什么好处?

   注:哲理没有成为单纯的说理,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色彩的意象来表达。

3、可不可以试着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四、结束课文

同学们,韩少功用饱含深情与富有哲理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他对故乡的挚爱与感悟,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后是不是也应该对故乡多一些认识与思考呢?

请同学们一故乡为话题写一篇随笔,不少于800字。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