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逆流——把青春还给青春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中国人的生命似乎是逆向流动的。 少年儿童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和心理压力,忧心忡忡,老态龙钟,一副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严肃神情,一个个背着庞大的书包、画夹或琴匣,奔走于求学之路——实际上是名利之途,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反”的悲壮气概。而老年人却活得那么生机勃勃有滋有味!你看一群群老头老太们穿红着绿,迎着晨曦,打拳、舞剑、扭秧歌,跳得那么专心致志,笑得那么明媚灿烂,简直就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 我不是说老年人应该背书包而小孩子则去打太极拳,我认为生命有它自然的流程。 从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童年到充满幻想、洋溢着探索和创造热情的少年到渴望理解和尊重,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追求自身价值的青年到日趋成熟和稳重的中年到淡泊宁静的老年,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的生命轨迹。而我们的教育却无情地打乱了这个顺序,让少年儿童承受了过多的不该是这个年龄承受的重负,同时也就过早地失去了太多太多的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东西,比如天真,比如单纯,比如幻想,比如创造性,比如这个年龄可以犯的一些错误,——剥夺了他们犯错误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就是打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揠苗助长不是什么好事情,它只会严重降低生命的质量。 生命进程的人为加快,导致了它的迅速枯萎。生命的辉煌期应该是在50岁前后。马克思60多岁开始学俄语,小布什50多岁竞选美国总统,而我们是在50岁不到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加入到老年人的健身行列。 看看那些“最美不过夕阳红”的50岁左右的所谓“老人”吧,在西方,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创造力厚积薄发的活跃期,而我们呢,说句不好听的话,生命已经终结,只是死而不僵,苟延残喘罢了,因为创造力已经委顿。 中国人不理解生命,教育不懂得尊重生命。 这就是我反复讲的对生命的麻木不仁。 --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