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相信未来

                                      食 指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朗读体悟,理清思路,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鉴赏  

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体悟意境,把握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逾地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向命运挑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革期间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存着。食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民间诗人,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幼年时经常跟随在图书馆工作的母亲身边,得到中国古典诗词方面的熏陶。中学就读于北京第五十六中学,1969到1971年到农村插队落户,1971年入伍,1973年退伍后一直在北京工作。

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1998年度“文友文学奖”授给了当代朦胧诗人、《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因为“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承担的”。

诵读、理解、感悟

一、朗读全诗

二、《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可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对比阅读,可安排在学完诗歌之后补充感悟。]

那现在或者说现实又是怎样的?也就是说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现实情境中仍坚定地相信未来的?

1.朗读诗歌的1、2节

2.诗人选用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感悟)

第1节,用了“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美丽的雪花”等意象,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呈现的是一种灰暗的色彩,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表明了现实的残酷。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

第2节,用了“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等意象。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  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

3.“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节中通过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4.第3节  如何理解本节诗歌,分析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这节诗的句式稍有改变,表达了诗人情绪的巨大变化,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开拓出宏大壮阔的境界。这里诗人尽量采用色彩明亮、气象壮阔的语词,以次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它的好处是用“排浪”、“大海”、“曙光”来比喻,气象就变得壮阔起来,读来惊天动地。同时,虽然使用了比喻,诗人却回避了通常的写法,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段。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5.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三、如果说前三节是写我怎样“相信未来”的,那后三节则写了我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1.朗读4-6节

2.简要分析解读

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四、诗的最后一节,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情感体验

你将如何面对不幸或逆境。

补充内容  

    食指诗二首:  

1.《热爱生命》(1979)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到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法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多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恶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缕经挫折,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生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2.《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