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与抒情”专题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绘景与抒情”专题教学设计 (说明:本课时为“绘景与抒情”专题研究的最后一个课时——成果展示课)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初步感受、鉴赏散文中的景与情。 (2)研究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学生基本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4)领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当中应渗透情感,披情入文,以情为文。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够在阅读中体会景中之情,并发掘以情写景的若干方法。 2.能够在写作中将情从景中传达出来。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刚刚升上高中的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接受事物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起来不够自如。因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养成学生探究的习惯,是高中阶段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关键。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专题就“如何做到情景交融”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散文学习中,这个问题学习似乎都明白但又很难说清楚,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步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接受知识,深入地研究问题,主动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五、教学实施步骤 教学环节课堂活动幻灯片板书激疑1.教师导入 2.问题回顾(齐读)1.白色的云在蓝色的天空中移动。 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3.慵懒的云在天空中闲逛。 4.苍白的云在偌大的天宇间无助地游荡。 5.雪白的云朵,一片一片,在天空中追逐、嬉戏。 6.他们彼此拥抱着,互相依恋着,一阵风吹过,他们再也留不住对方,看着彼此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7.洁白的云安静地依偎在蓝天的怀抱里。 8.云永远停不住匆匆的步伐,一心追逐着远方。 9.……探疑1.学生代表展示小组研究课件 2.各小组代表补充研究成果 3.教师归纳小结1.学生课件内容(略)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A.选择景物有特点 B.营造意境 着力刻画相关特点(1)使用适当的修辞 (2)使用带有情感倾向的修饰语 (3)直接使用语气词 (4)选用合适的句式表达 …… C.拓展意境 2.运用联想和想象质疑我们的研究是不是正确呢?释疑1.实物片段写作、交流 2.点评1.客观地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2.请大家仔细观察瓶插菊花。细致地描绘你看到的事物。 3.请大家调整自己的心情,带着感情描写你所感受到的景物。(可以尝试不同的感情) 4.请有感情地读出你的作品。同座互相品味修改,然后全班交流续上表教学环节课堂活动幻灯片板书巩固提升1.本节课学习成果回顾 2.作业布置板书同上: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本周练笔主题 仿照《荷塘月色》,运用在本次专题研究中学习到的方法,创作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六、课堂实录 《绘景与抒情——散文专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 课堂实录及评点师:同学们,我非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天的心情,今天我来的路上看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校道两旁花儿笑,大家知不知道我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好。 师:知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的心情很好啊? 生:见到我们。(玩笑) 师(笑):这是当然,不过今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顿)。因为今天我们终于要一起收获我们的研究成果了。下面,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请大家齐读下面的文字。 (幻灯:白色的云在蓝色的天空中移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生齐读) 师: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然后我们又发现很多时候不同的景物描写会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所以我们搜集了很多朱自清的散文分工合作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的研究能不能揭晓这个谜底。掌声有请**同学代表他们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的研究课题是“散文中的写景与抒情”。在散文中,作者是如何让情在景中得以流露的呢?下面,让我们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一同来探讨散文中的写景与抒情。 在写景散文中, 分为三种境界,即为物境、情境、意境。物境,是直接描写事物的客观物理特征,并没有作者的任何情感色彩。情境,是在物境的基础上,作者用直白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意境,是作者没有直接地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而是通过营造一个情感的氛围,让读者在品味作品时,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写抒情散文的最高境界了。 那么,作者是如何营造一个情感氛围的呢?下面是一些我们通过小组研究后得出的营造意境的几种方法。 (一)选境独到 第一段话要表达的是作者愉悦的心情。整段话中,并没有一个字提到高兴,但作者选取了人们在春天的活动来写,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从字里行间中,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充满希望的心情。 第二段整段都在写一个字“黑”。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都认为“黑”是代表悲伤、痛苦等消极情绪的,因此,作者下重笔墨来写“黑”,让读者很容易就联想到那些不愉快的情感,从而体验到作者当时那个迷惘、寂寞的心情。 其实选境独到,就是说你想要表达什么心情,就选取最能突出你的心情的景物米写,这样,给读者一个联想的空间,从而流露出你的情感。 (二)虚实结合 意境分为虚境和实境。有时候,通过虚境与实境的相互结合,就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在荷塘这个实境上,构造出江南采莲的虚境。以虚境的繁华反衬出实境的凄凉,通过情感的巨大落差,更突出作者当时的忧愁。 “以乐境写哀而增其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比越是强烈,落差越是巨大,就越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 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和拟人。比喻是将同种事物比喻成不同的物体,因喻体的不同而使其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看下面三个句子,同样是写山,第一句将山比喻为“姑娘”,“姑娘”是美丽、青春的代名词,那么从中不难看出作者那份喜悦的情感。第二句将山比喻为“壮志难酬的勇士”,那么一股悲奋的心情自然会从纸中跃出,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怀才不遇的火意苦闷的心情。同理可证,在第三句中,将山比喻成“深闺怨妇”,不言而喻,作者是想表达他那种哀伤的心情了。 拟人就更简单了。拟人是将人的情感直接赋予给景物,景物便透露出和人一样的情感。如果你高兴的时候,便说花儿在笑,伤心的时候便说花儿在哭。那么这一“笑”一“哭”中你的情感就得以流露出来,这就是最简单的拟人手法。 (四)词语的使用 通常,用带有情感色彩倾向的词语有助于作者情感的流露。正如下面三个例子,同样是写月。但第一句用“纯净、柔软、平和”来修饰月,这几个词都是比较“温柔”的,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那祥和的心境。第二句用“高贵、冷艳、神秘”来修饰月,这些带有褒义色彩的词语,便流露出作者对月的崇拜与赞美的情绪。第三句,以“苍白、柔弱、孤独”来修饰月,很明显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了。 作者就是通过用带有不同感情色彩倾向的词语来修饰景物,这样便可以达到从写境中抒发自己情感的效果。 以上是我们探究小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出的成果,希望可以通过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散文中的写景与抒情的课题,让大家对这一课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希望我们的研究可以对大家的作文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鼓掌) 师:刚才这个小组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做到情景交融的方法,研究得比较全面,但,我想大家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愿意让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吗? 生:我们小组是从“将景物人性化”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我们发现,朱自清先生的景物描写之所以充满了许多不同的情感,是因为作者将景物人性化了,用了很多与人的体验相关的方式。诸如将不同情形下的梅雨潭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使人可以直接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还有一种更直接的人性化方式就是拟人,直接将人的情感贳注于景物当中,把景物当人来描写。 师:这个角度很特别,情与景能够交融的桥梁就是人的体验。你们将情景交融的共同特征概括得很准确。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 生:我们小组研究了朱自清散文中的句式。我们发现不同的句式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绪:短句可以表达出明快、跳跃的情绪,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而长句就显得比较沉稳、平和。整句读上去整齐有气势,散句更适合于抒发舒缓的情绪。 师:好。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彩了!还有没有同学起来谈谈? 生:我们小组发现叠词也有表达情感的作用。 生:我们小组觉得有时作者是使用语气词直接抒发情感的。例如《绿》一文中,作者写到:“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们能从“呀”、“啊”这些语气词中直接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师:嗯,这样的例子在朱自清的散文中还有很多。我看到有个小组写的论文当中还提到了喜鹊和乌鸦的问题,能起来跟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想到,其实很多时候作者还没有开始描写我们就已经有了一些情感体验了。比如作者一提到喜鹊,我们就觉得是一些好的情绪,相反,一提到乌鸦,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些不好的情绪,我们觉得这与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有关系。 师:好,各个小组都有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所有小组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我们班级主页的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了,希望大家能够在看后得到更多的启发。 师:我把人家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样儿个方面(适当讲解)。 (幻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A.选择景物有特点B.营造意境着力刻画相关特点a.使用适当的修辞b.使用带有情感倾向的修饰语c.直接使用语气词d.选用合适的句式表达……C.拓展意境运用联想和想象) 师:平时我们总是说写散文应该情景交融,到底怎样才能很好地做到呢?我想,大家通过这次的研究,一定有了自己的体会。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人家的这些研究成果到底是不是正确呢?我想只有一种方法能够检验出来,那就是——? 生(齐):实践! 师(笑):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就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大家的研究成果。大家都看到讲台上的这瓶菊花了吧?下面我想先请一个同学起来客观地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束菊花插在一个透明的玻璃花瓶里,花瓶里有很多花枝,茎和叶子是绿色的,花有红的、黄的、白的,淡紫色的,有开了的,也有没有完全开的。 师:好,非常客观。下面我想再请一个同学起来向我们细致地描绘一下你看到的事物。 (将花瓶端至学生前) 生:白色的花开的很茂盛,黄色的花枯萎了。 师:枯萎了吗?(抬起那只支折断但未完全枯萎的黄色菊花) 生:是开放得正当壮年但是折断了。红色的花开得很漂亮,两朵紫色的花快要不行了(学生笑)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支菊花? (指出一支插得很低,不引人注意的菊花) 生:这是一支白色的菊花但是花瓣已经完全枯萎了,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师:你刚才只是从局部的形态上加以描绘了,能不能再从整体上描述一下? 师:注意!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给大家三十秒时间,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想想那些让你觉得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 (生闭眼默想) 师(30秒后):请大家睁开眼睛,带着你们调整后的心情,运用我们研究出的方法,有感情的描写你所感受到的景物。50字左右,时间5分钟。 师:下面请大家向自己的同桌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作品,看看能不能让他感受到作品中的感情。然后进行适当的修改。 (生同座之间交流讨论)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她想表达的情感。 生:我的身下长着成千上万新绿的叶子,很茂盛,而我,只是一朵像已经被确诊绝症的病人,屈成寂寞的姿势,自个儿悄悄开出寂寞的凝固的悲哀。风吹过来,我可以摸到风中大量沙子的味道,我可以感受到眼泪在脸上铺展。我的上面一大片、一大片花海重重地向我压下来,我彻底地弯下身去等待慢慢的枯萎,希望能回到泥土,来年就可以开出一地的忧伤。(掌声) 师:什么感觉? 生:忧郁! 生:颜色杂乱的花看得人眼花缭乱,冷色与暖色的碰撞,没有撞击出应有的精彩,面目是七零八落,支离破碎,花朵们各自为战,没有丝毫的协调。盛开与衰败集中在一起,就像妇幼保健院开在殡仪馆旁边。唉,好不容易从考试的失败中走出来,现在又阴魂不散地说要发成绩单……(掌声) 师:什么感觉? 生:烦躁! 师:看来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啊!有没有同学写得开心一点的? 生:……那几朵紫中带黄的花,还有潮湿的痕迹,开的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让人为之动容,花朵的神韵和高贵在瞬间迸发,勾起人藏在心中的那些回忆。……(掌声) 师:好!看来大家都能学以致用啊。在描写的时候,大家都能抓住和自己的心情相吻合的景物来写,并且通过刚才说到的那些具体方法写出了景物的相关特点,营造出了不同的意境。 有的同学还在这个基础上对意境进行了拓展,运用联想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拓展了意境。 师:以后不用再羡慕别人了吧?其实你也一样可以写出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文字来的。看米我们的研究成果还是很有价值的。让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吧! (幻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同上) 师:为了巩固我们的胜利果实,这个星期我们练笔的主题是: (幻灯:仿照《荷塘月色》,运用在本次专题研究中学习到的方法,创作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师: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次的练笔中找到那种笑傲文字、挥洒自如的做大师的感觉! 五、教学思考 网络:语文课堂的延伸——浅探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一) 序言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3 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这股改革的浪潮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以其资源的开放性、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有力地推进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具体来说,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将学习的主阵地还给学生,教师走下讲坛,成为真正意义上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参与者,以学识引领学生,而非以权威压制学生:传统课堂上教材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而网络使语文教学资源变得丰厚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关的学习材料:传统课堂上发言讨论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而网络使讨论交流变得更自由、更充分、形式也更多样;传统课堂上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较为滞后,而网络使教学评价能够更为及时地进行。…… (二)新课程改革呼唤网络的参与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在谋求着各自新的出路,旧有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等都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新课程改革使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观念深入人心。但正如一颗好的种子需要一块适合它的土壤一样,新课程的实施也必然呼唤一个更适合的教学环境。于是网络开始在语文课程中安家落户了。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为散文单元,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笔者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本册的散文教学拟分两个专题展开,力图从绘景与抒情、叙事与抒情两个方面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专题研究的形式,自主地学习探讨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基本构想如下图: 散文 绘景与抒情(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 叙事与抒情(拣麦穗城南旧事叙事抒情散文) 我是这样确定“绘景与抒情”专题设计思想的: 1. 目的确定——突出研究性、实践性 对于情景交融这个问题,学生一直以来是破动地记忆而不是主动地获取,所以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中得到知识。不再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而是以乐趣(特别是攀登一个一个知识高峰的乐趣)来完成学习的过程。 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从现有的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并到实践中去运用,从而增加对知识的感受和体验。 2. 内容选取——突出开放性 研究的材料不再是单一的课本内容,而是课文相关内容的延展。研究的问题不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不再有标准答案,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论证、得出自己见解的过程。 3.方法选择——突出自主性、合作性 整个教学过程几乎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形式由个体转向小组合作、班级集体学习: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研究、讨论、交流,共同完成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4.手段利用——突出交互性 通过课堂和网络进行师生集体交流探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补。 5. 过程安排——突出层递性 整个研究过程围绕“绘景与抒情”一个中心,分“阅读”和“写作”两个角度,包括“《荷塘月色》一朱自清的散文一写景抒情散文”三个层面,历经“阅读(现象)一归类(分析)一总结(本质)一交流(提升)”四个步骤。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这是在新课程改革旗帜下的一次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大胆尝试,封闭的语文课堂已经很难满足学习的要求,于是,我们将目光移向了网络,希望借助于网络搭建的平台,更好地完成此次专题研究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更高的信息素养和更好的协作能力,同时也希望学生借助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协作能力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网络在专题研究学习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平台,网络走进了语文课堂,几乎成为了一种“时尚”,使用网络并不难,所以我们往往为用网络而用网络,反而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使我们为物所累。如何善用网络,使它更好地发挥优势,促进和延伸我们的课堂教学,以下就网络在专题研究活动——“绘景与抒情”中的运用谈一下个人的体验: 1.利用Intemet搜索、共享学习资料 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散文中的常见现象——情景交融。提出“如何做到情景交融”这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之后,要求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朱自清散文中的绘景与抒情”进行研究。 学生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选好角度,初步分工,搜集研究材料。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获取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利刚网络,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分工合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搜索信息。 小组成员将搜集到的丰富的研究材料汇集之后,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自主阅读研究之后,每位成员提出各自的研究方案,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的研究方案,第二次筛选信息,并对有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2.利用Internet建立全方位的学习研究网络 建立论坛形式的讨论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小组成员之间或者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研究的进程、方向以及研究中碰到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人机之间的互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研究网络。 在研究之初,学生往往泛泛而谈,仅仅只是描述一些表面现象,比如: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无法深入到研究课题的内核,达不到实施专题研究的效果。因此,老师应积极参与网络交流,引导学生多质疑,帮助学生接近问题的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学生将对自己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比较。通过归纳、综合、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新的信息,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此外,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研究资料,进一步印证、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有同学在介绍情景交融之前,引用了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物境、情境、意境”之说,使景和情的几种关系昭然若揭。这些信息的搜集,都离不开网络。 3.利用Intemet建立学习反馈及效果评价体系 各小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创作出以powerpoint演示课件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交流。这种研究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既能使学习者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帮助研究者开拓视野,寻找到自身研究的不足。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就各个课件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研究进行反思。 专题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研究的内容进行一个归纳和小结,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为了检验这一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笔者还在成果展示课上精心安排了一次实物描写的片段练习。通过客观描写景物的方法与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加以掌握。网络环境下的写作练习更具有互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这一阶段的专题研究学习的效果也可见一斑。 学习结束时,不仅可以通过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来给学生以评价,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因为自始至终,透过网络,整个学习过程公开透明,随时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小组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都将更为客观。 4.利用Intemet建立学生激励机制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竞争的激情,论坛的交流、研究成果的展示、片段写作的交流、优秀作文的发表都是促使学生投入学习的动力。网络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顿时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但我们也不能让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束缚了学生勃发的思维,为了让语文课堂的天空更广阔,我们呼唤网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