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24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我与地坛 江苏溧阳光华中学 史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 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 【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课堂学习】 第1课时:研读文章第一部分 第一块: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人的生命异常脆弱,当病痛、残疾猝不及防地降临,命运残酷地捉弄,人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无奈与无助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内心深处的世界,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听讲 2 展示课题:我与地坛(节选) 第二块: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带问题迅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筛选信息,并归纳。问题1:“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2、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 默读课文,思考 2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注意补充。 讨论,交流 第三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思考: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思考。 2 重点研究景物描写部分,想象当时的情境,感受地坛在沉寂、荒凉、萧瑟的表面下蕴藏着的那种醇厚、沉静、超然博大的生命感。 研究,交流 3 组织学生发言交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4 教师评点,补充。 第四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思考 2 组织学生发言交流 交流 3 教师补充 听讲 课后学习: 1、抄写文中景物描写部分和作者对生死看法部分。 2、预习文章第二部分。 ⑴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 ⑵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2课时:研读文章第二部分 第一块:导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史铁生在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后,渐渐看清了生命个体中必然的真相。当他在获得顿悟之后,就逐渐地将眼光投射到他身边的人上。此时,他发现其实母亲所承受的苦难是自己的双倍;他发现母亲的爱原来一直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他的周围,供给他呼吸,而他却毫无知觉。 听讲 2 展示课题:我与地坛(节选) 第二块:体味母亲的"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注意补充。 讨论,交流 3 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默读课文,思考 4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注意补充。 交流 第三块、体会"我"的懂得与后悔。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早先的时候,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思考,回答 2 我从事写作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思考,回答 3 文中记录了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思考,回答 4 轻读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 思考,回答 课后学习: 1、阅读《读本》中《我与地坛》的其余部分,并且抄写第三部分。 2、读完《我与地坛》全文后试回答:经常来地坛的都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来地坛? 3、拓展性学习:比较地坛与母亲的异同点,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出"地--母"的根源。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