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音色(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江夏一中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调查报告 迷失的音色 高二(15)班 易海英 指导老师 赵孝云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全球各国间关系的日益密切,音乐(主要是流行歌曲)装上了科技的翅膀,搭上了交流的风,迅速地让中国的各个角落充斥满了它的身影,当然这音乐的大主儿还是咱国产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歌曲已将咱的民族瑰宝驱逐出境了。知道《梁祝》的越来越少,知道《童话》的越来越多;知道聂耳的越来越少,知道林夕的越来越多……这不知道是民族瑰宝的价值太低,还是咱百姓的欣赏水平太低。 因本人对民族音乐还有一点感情,便和同学们一起去做了一个调查。 江夏区实验小学(六年级) 流行歌曲 民族歌曲 100%学生会唱三首以上 80%能完整地唱《义勇军进行曲》 80%的学生觉得流行歌曲比较好听 20%的学生认为民族歌曲好听 江夏四中(初二) 流行歌曲 民族歌曲 平均每人每天听三小时 平均每人每周听2分钟(强迫性的) 平均每人有2版磁带 平均30人仅有一版磁带 这种结果应该让人吃惊,民族歌曲显然连点心都当不上了。那流行歌曲究竟哪里比民族歌曲强呢? 流行歌曲 容易学容易唱,宣传多、广、强,产量高,明星多,通俗,潮流 民族歌曲 容易学但不容易唱,无宣传,质量高(用心体会才会懂) 民族歌曲甚至整个民族音乐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深,历史感太强,这就使它的商业性太弱,就无人肯花钱肯出力让它在电视荧幕上多占一点位置,人们也就渐渐淡忘了它。而流行歌曲它整个就是一产品,它能帮很多人赚钱,这一优点无疑使它成了香勃勃,出境率自然高,人们在无形中就熟悉它了。 流行歌曲的另一大优点就是它几乎没什么内涵,词曲也不甚精妙,乱七八糟的东西容易将人的饥饿感一下驱除(当然只是暂时的,但暂时的也就够了)。 主题 (粗俗)爱情 友情 亲情 爱国 其他 百分率 80% 4% 4.9% 0.1% 11% 这样的主题已应该让人觉醒了,但相反沉迷其中的还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人深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的音乐共性是什么呢?什么样的头脑接什么样的信息。我们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是不是太少了,我们的文化食粮是不是太粗糙了,我们的文化人是不是太经济了? 音乐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灵魂,同样也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就像民族图腾一样,它可以代表一个民族。流行歌曲不可阻挡也不用阻挡,它是发展的必然,再说好的流行歌曲也是值得让历史,让人们记住的。我们要杜绝的只是文化快餐——包括音乐还有文化等等。我们要努力让自己也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是倒退。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