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淡出,还是挽留?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http://view.QQ.com 2006年10月17日18:05 辽宁日报 李保平如今鲁迅这个名字,在一些人那里提起来已经很是反感了。这里边有历史的因素,在高度意识形态化的非常时期,鲁迅作为“钦定”的文化旗手,变成了思想上打人的工具。把鲁迅抬到齐天圣人的位置,等于变相消灭鲁迅。妖魔化了的鲁迅是可怕的,但妖魔化的鲁迅不等于真正的人间鲁迅,如果对妖魔化的鲁迅矫枉过正的结果,是将真正的鲁迅和高度意识形态化时代一起清除,那么我们就犯了简单的错误,失掉的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资源。 很显然,今天一些人正在从各种角度寻找鲁迅的破绽,让鲁迅淡出——— 有人说,鲁迅不是作家了,从技术层面,挑剔鲁迅,一个作家光写短篇总是可疑,有戳得住的长篇小说,才是真本事。他看出,鲁迅一生对文学史没有长篇的贡献,所以对鲁迅的作家身份提出置疑。言下之意,鲁迅的身份只有到别处寻找,把鲁迅从作家的队伍里开掉,这位置疑者不够坦率,开始好像停留在创作上的非议,但在《我看鲁迅》这篇文章的结尾,还是露出了对鲁迅政治批判的企图。他调动了鲁迅晚年的一个材料———鲁迅看到苏联红场阅兵,对许广平和在场的萧红说:这个场面我看不到了,也许你们能看到,海婴能看到———置疑者用这个细节,暗示鲁迅崇尚高度集权的暴力倾向,把鲁迅的意识归宿和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试图隐约说明在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时代鲁迅成为旗手的必然结局。 有人说,鲁迅是精神霸主,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把鲁迅和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精神统治等同起来,消解鲁迅,“例如人们认为鲁迅是大师,提到这个名字就像提到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大师是楷模,大师是先行者,大师是英烈,大师是光辉的旗帜”等等。 以上两个角度过于关注鲁迅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历史关系,仍然没有摆脱对鲁迅神话的指控,而以下的说法,带有弗洛伊德的色彩,似乎进入了对鲁迅“更现代”的描绘和猜想。 有人从人格构成上,指责鲁迅性格阴冷,说鲁迅竟变成了冷酷的话语杀手,“横眉冷对”着他所蔑视的世界,沉浸于世俗的诸多仇恨之中,他的后期杂文成为中国文化上“仇恨话语”的极端代表,混和着反讽、刻毒的隐喻和尖酸的嘲笑。他把鲁迅在《死》中写给亲属的直面人生的话,曲解为“鲁氏‘仇恨政治学’的七项原则”,把鲁迅的人间大爱的形象,过渡为温暖诗意的反面。 有人从私生活的细节上拆除鲁迅,把周氏兄弟的失和归结为模棱两可的性事件。关于周氏两兄弟失和,没留下任何文字。鲁迅把自己的笔名改称宴之敖,文字拆开来的意思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在八道湾十一号居住的日子里,鲁迅担当起大家庭里长兄为父的职责,家中财政都集中归二夫人、周作人的日本太太羽太信子掌管。许广平听鲁迅解释失和的原因是二夫人过日子不节俭。两兄弟始终对此缄口,唯一的情绪表述体现在周作人给鲁迅的信中,讲述了他的蔷薇梦的破灭。而今人按照现代逻辑推出鲁迅对二夫人的失敬说、调戏说、听窗说的性系列版本。 如果说上述角度多属旁敲侧击,那么“崇胡贬鲁”大概算当今盛行的显学。今人要胡适,不要鲁迅,用他俩对比。理由是,在文化性格上,胡适主张宽容忍让,鲁迅主张“一个也不宽恕”;在体制建设上,胡适参政议政,鲁迅蔑视政治;胡适因为提倡消极的自由而积极,鲁迅因为看破了人生的真相而消极。甚至从文化地理上,总结出胡适与鲁迅的不同背景,胡适求学西方,属于英美自由主义兼容血统,鲁迅求学日本,属于嫉妒、偏狭、斗狠的岛国文化遗传。按照这个文化逻辑,鲁迅成了日本人? 我们不判定胡适与鲁迅孰优孰劣,但我们可以判定,人为地将胡适与鲁迅对立起来,是一种极端的一元化思维。重视胡适,体现了我们多元的文化取向,丰富了我们的价值内容,使我们的视角更开阔,观念更开放,但是如果因为抬高胡适,就一定要变着花样地贬低鲁迅,却不是一个可取的态度。 让鲁迅这么早地淡出,我觉得我们过于乐观。现代化建设的完整含义,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建设,制度建设,还包含了更加深远、更加本质的文化心理建设,这就需要鲁迅式的时时的提醒和打量。以为我们正在从事物质建设或者制度建设,就可以放弃文化心理建设是一个片面的愚蠢想法。不同时期,可以侧重,但决不是遵循着一个先物质、再制度、后文化的古怪逻辑,就像旧式工业化对待发展与环境的思维———先污染,后治理一样。 在中国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基础上,目前我们正着手制度化的配套,所以呼唤胡适式的宽容和积极的直接参与,但胡适的理想设计与现实之间有多大的差距,是不是一纸书生意气?仅就胡适一生而言,他未必是一个成功的事例,如果胡适把自己的方向和精力,放在文化心理建设的本位上,他会给我们留下更可汲取的精神积累。我觉得,文人像鲁迅一样在文化心理建设的位置上,审视人生、世界更可靠一些,更具有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视角。 无论胡适,还是鲁迅,我们都很需要。我们需要的比这两位还要多,但有一个原则,绝不是要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只要人生还有真相没有被勘破,鲁迅就值得我们深深挽留。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