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20.《秋水》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背诵全文

4.理解课文的寓意,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读准字音节奏,熟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解题:《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标题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意思是秋天的洪水。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见《点拨》第141页

三.结合书下注解和《点拨》,给下列字注音,并了解其意义:

泾:(      ):自流的水波  涘(     ):水边 

渚:(      ):水中的小块陆地。 仲(     )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旋:(   ):转过         殆(   ):危险

四.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泾流之大。    “泾”通“径”,径直

2.不辩牛马。    “辩”通“辨”辨别 区别

五.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六.当堂练习:

1.填空: 

    (1)《秋水》是一篇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中期____国人,著名____家,____家。是__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一同被世人并称为“____”。

    (2)《庄子》不仅是一部论述精到的________,而且也是一部文采绚烂的________。是__家经典之一。具有________的艺术风格,今存三十三篇。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泾流(      ):________  两涘(        ):________

 渚崖(   ):________ 则殆矣(    ):_______ 

3.找出文中含通假字的两个句子,并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文句,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一课时的作家作品和生字通假字。

二、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三、对照书下注解和〈〈点拨〉〉,疏通文句。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1.词语:

时:按时       灌:注入        于是:在这个时候        以:认为        美;美景  

尽:全部     东行:向东走     至于:到达        东面:面向东,东:向东,朝东    

端:尽头   始:才      若:传说中的海神名    闻:听说 知道     以为:认为 

若:及 比得上    谓:说     且夫:况且 而且    闻:听说   少:认为…… 少

闻:学识    轻:认为……轻      者:……的人          始:起初,开始      孚:不

子:你 ,对对方的尊称    穷:穷尽     殆:危险    长:永远 ,长久   见笑:被耻笑

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2.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闻道百:听说,知道,动词

      闻 且夫吾尝闻:听说,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孚信:开始,起初,名词

3.古今异义:

至于 古:到达 今: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 古:面朝东 今:东边

河     古:黄河 今:泛指一切河流

4.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时:名词活用为动词,按时

顺流东行    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朝东

天下之美    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美景 

5.特殊句式:

    (1)莫己若:倒装句,即“莫若己” :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2)我之谓也:倒装句,即“谓之我也”: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状语后置句,即“吾长于大方之家见笑”: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四.脱离资料,用自己的话准确翻译全文。

五.当堂练习:

1.选择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秋水时至 (按时)             百川灌海(注入)

B. 泾流之大  (直流的水波)     两涘渚崖之间(水边)

C. 东面而视 (东边)       不见水端 (尽头)

D.闻道百(听说)           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认为…… 少  )

2.翻译重点句子: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________________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理复习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多义:

若  闻 

始 

古今异义:

至于    东面  河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理解课文,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二、熟读课文三遍。

三、结合《点拨》第141页(三),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和中心思想。

四、结合《点拨》第141页(四),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五、人物形象分析:

课文通过对河伯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河伯这一鲜明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骄傲自满,但是善于思考和自我反省。

六、后世由本文引申出的两个成语: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七、背诵课文。

八、当堂练习 :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文中写黄河水流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河伯善于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本文蕴涵的道理,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的自知之明是可贵的,但随后的妄自菲薄并不足取。

B.人应该正确评价自己。

C.看到他人的伟大,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D.学,然后,知不足。 

4.你知道出自文中的两个成语吗?请写出来,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完成《点拨》第143页到145页的作业。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