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 2理解<<诗经>>的表现技巧及其作用. 3正确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几千年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卫风•氓>>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要求将文下单字的注解和注音注到文中相应的字词下面 (2)正音朗读: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注意<<诗经>>以四言为主,停顿的节奏是X X / X X (3)再读理解,以诗歌解读诗歌 出示诗句: 1、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 2、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还看枕上迹。 3、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5、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6、皑如山上雪,皎似云中月。闻君有两意,便来相决绝。 7、情绵绵,意深深,心切切。 8、幸福的痛苦。 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讨论:上述诗句按照 诗中的清节排列顺序,并说明与诗中的那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兼带理清情节,为后文把握形象和理解思想意义打下基础.) 点拨: 最后将1、“墙头马上遥相见,一见知君即断肠”放在了“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后面,都表现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深切思念,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将2、“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还看枕上迹”用来阐述 “不见复关,泣涕漣漣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都表现出女主人公对恋人深切而真挚相思之情。“情绵绵,意切切,心深深。”放在第二小节的后面,表现了女主人公初恋的执着、缠绵。而3、“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就是“士亦罔极,二三其德”的翻版,愤怒的批判和抨击了男子对待爱情就象红花,怒放时鲜艳夺目,热情似火,然而再美的花都不能开得长久,薄情负心带给女主人公的是无尽的伤害和流水般的哀怨。最后女主人被无情离弃无赖还家时不但得不到应有得安慰和体贴,反而是嘲笑和讥讽,由此可见,悲剧的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社会,世道的炎凉也基于此。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一样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实让女主人公认识到“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正是“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无奈和哀怨!现实的冷酷使女主人公清醒的认识到了真正忠贞爱情只是遥远的理想,坚毅的女主人公发出了呐喊:“反是不思,亦也焉哉”。正如汉乐府民歌中的“皑如山上雪,皎似云中月。闻君有两意,便来相决绝”对负心男子无情薄幸的抨击,对已死爱情作坚决告别。女主人公的坚强,果断,刚毅,清醒的性格到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将看似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会使文句的表现更具内涵,意蕴更加丰富,如”美丽的错误” (4)理清情节,把握基调 A以时间为序,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B主人公的爱情,婚姻经历了几个阶段,如果用一种色彩来表现不同的阶段应依次是那种色彩,为什么? 点拨: 粉色的初恋(第一小节);红色的热恋(第二小节),平淡的婚后生活(第三小节),黑色的离弃和灰色的归家生活(四、五小节),冷静的蓝色就是第六小节的清醒和刚烈。 C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 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比兴手法的作用 点导:三四小节都以描写桑叶开头,联系两个小节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比----以此喻彼,兴------因此及彼.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六、拓展:联系你所知道的中外古今的爱情悲剧,分析产生悲剧的原因.(社会性格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中的移情入物,物轻意深 2重章复沓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语:<<卫风.氓>>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今天我们去分享古代劳动人民的幸福和甜蜜. 一.学习<<邶风.静女>> 1理解体悟 A学生朗读 B将这首小诗改写成短文,要求:加上合理的想象. C学生朗读改写的文章,师生评议 D教师朗读名家的改写译文,加深印象 2把握形象 A女子形象:天真、活泼、美丽和纯洁 拓展:联系诗句.文下对"静"的解释是否准确? B男子形象:忠厚,淳朴 对爱情真挚专一------ 教师点拨:彤管,荑草都是极普通的事物,而对前者男子是"悦怿女美",对后者是"询美且异",为什么会这样?物微而意深,女子的情意都灌注在这普通的东西上面,正如千里送鹅毛,不在物件的价值,而在情意. 板书设计: 青年之急---------------搔手踟躇 青年之恋---------------贻我彤管 诚挚专一 青年之诚---------------爱屋及乌 朗读诗歌,分享别人恋爱的甜蜜. 3拓展阅读:崔国辅的<<小长干曲>> 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体会诗歌中最具生活气息的诗句 4背诵<<邶风.静女>> 二学习<<秦风.无衣>> 1朗读,联系诗歌下面的注解.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2创设矛盾:我认为这首诗歌是三首诗歌中质量最下的,原因在于:诗歌语言要求简洁凝炼,而<<无衣>>语句拖沓罗嗦,全诗只需要五句即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同行",你的看法呢? 点拨:联系诗歌的思想主旨讨论.(两诗的区别) a表达的气势 b表达的语气 c表达的情感 d表达的层次 句式相同--------有气势,情感表达强烈 同中有变--------内容的深化,层次的深入 音韵语势--------和谐整齐,铿锵有力 这就叫做"重章复沓",是诗经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在这首爱国主义诗歌里用这种方式更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战士积极昂扬的爱国热情,面对外敌同仇敌忾. 3朗读体会"重章复沓"对情感抒发,音韵调和的重要作用. 4拓展阅读:读本<<黍离>> 思考:"重章复沓"有变和不变,本诗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a苗--------穗---------实(时间的推移) 忧的深长 摇摇------如醉-----如噎(情感的程度) 忧的发展 b不变的是"此何人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反复申述的痛苦. c 试背<<黍离>> 三、小结:<<诗经>>的价值,影响和成就. 四、作业:背诵全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