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教案2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亡人逸事 孙犁 教学目标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自主、个性化阅读鉴赏,初步实现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教学重点 .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和融记事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真”中求美,“美”中显真的特色。 2.家常话语中的思念和哀伤。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在妻王弗亡故十年后,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但感情依然诚挚,词中体现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 今天,我们来共同品读散文大师孙犁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一起鉴赏大师家常似的话语中蕴涵的深情。 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随着孙犁的笔迹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交流阅读感受:在文章的阅读中,你读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亡妻的怀念和感激,自责、歉疚之情 三、在《祭妹文》中袁枚是如何表达对妹妹的思念和哀悼的?试举几例: (1)、小时候,一起捉蟋蟀;一起读书 (2)、哥哥生病了,讲野闻逸事给哥哥听,给哥哥解闷 都是通过生活中琐事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犁在《亡人逸事》中悼念亡妻也是通过生活中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他写了哪些有关妻的生活琐事呢? 1.天作之合,“巧” 这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天作之合”对一般夫妻结对,只不过是一句道好颂吉之词。爱妻所言“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可见作者对那天的雨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凡人们感天谢地,都是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 2.看戏相亲,写“贞”。 .简评“盯”、“跳”、“走”、“钻”几个动词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 .研究“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句话,表现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婚妻初次会面腼腆害羞的神态。 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表现了她的质朴。 这里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亡妻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亡妻的淳朴和贞洁。 3.、勤劳持家,写“能”。 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会纺线织布”、“卖线卖布”、“关爱孩子”几件小事。这几件事反映妻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的过程,凸现妻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其中“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的细节,写足了妻子对孩子的爱。 “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妻子的美德。 4.总括一生,写“情”。 结尾交代妻临终时仍记着丈夫在做小职员时,寄给她家两丈花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深挚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极度思念——人虽如风后入江之云,飘摇而去,情,却永远印在自己的心田,吹不走,抹不去,不思量,自难忘。 四、板书:语言 服饰 表情 细节描写 行动 心理 事物的细微环节 五、这种用细腻的笔触来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情感的写法,我们就称之为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体会在本文中的作用:这些描写都十分细腻的刻画出丈夫对亡妻的怀念。 六、阅读孙犁的另外一篇小说《荷花淀》的前一部分,找出这篇小说中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七、小结 作者所选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几十年的夫妻生活,锅碗瓢勺交响,琐事多多,作者慧眼独到,捕捉最能表现亡妻勤劳、淳朴,达到美的极致。亡妻的个性美,也就在于作者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平凡中更能见伟大,愿我们大家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如此,才能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