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学习重点:

1、理解警句的作用

2、流畅的背诵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中国古代遗流下来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其中有著名的四大名楼——山东的蓬莱阁、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岳阳楼之所以名扬天下,原因是宋代的范仲淹为它写过一篇记——《岳阳楼记》。岳阳楼面对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的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文人墨客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作记后更成了历史著名的游览胜地。

那么范仲淹为何为岳阳楼作记呢?

庆历五年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意见,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政知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河南邓州。第二年六月滕子京重新修建的岳阳楼将落成,他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根据图意和自己的想象写成了这篇千古名文,使岳阳楼也名扬天下。

二、通假字:具——俱  属——嘱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学生翻译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翻译情况

二、范读课文

三、学生朗读课文,争取达到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关于本文之“记”

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较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有的是事、景、物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即是如此。

二、关于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家庭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范仲淹从边塞还朝,任参政知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受保守派反对而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

三、全文共分三部份。第一部分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缘由,其中有意识地突出了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第二部分共三段。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揽物之情。作者先点出作记的主体“我”,从“我”的视角描写岳阳楼之景观,渲染出洞庭湖海潮的气势。接着用“然则”轻轻一转,引出了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情怀。

下面作者分两段既写景又抒情,触景生情,一阴一晴,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三段:用“若夫”引出阴冷的画面(“若夫”用在段落的开头引起论述),由景及情,情随物迁,生出了“去国怀乡,忧谗未讥”的悲戚,极力渲染因已而悲的气氛。“感激而悲矣”句意味深长,突出了悲的主题。

第四段:用“至若”引出晴朗的画面:阳光灿烂,湖面水平如镜,清清的湖水映着碧蓝的天空,鸟儿在飞翔,鱼儿在游泳,岸边和小洲的花草香气浓郁,青翠茂盛,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水面上闪烁着金光,湖边上响起悠扬的渔歌,接着用“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了“迁客骚人”们的喜悦心情。最后用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喜洋洋者矣”收住,突出了“喜”的主题。

以上两个画面是虚写。极力渲染铺陈。

第三部分。从迁客骚人引出进一步的论述,下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写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情怀,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中心,前面的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抒发这一政治理想服务的。

综合分析: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定到岳阳楼的景色,不是为写景,开始写洞庭湖的远景是引子,接着以“揽物之情”有“异”带出两个特定的画面,每个画面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突出表现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这种悲或喜都是因“物”因“已”所生,由此便自然转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古仁人之心上来,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有力地揭示了题旨,读来余味无穷。

四、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2、语言凝练“衔”“吞”

五、中心意思: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上的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上那些“迁客骚人”只局限于个人的悲喜的批评,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对滕子京表示了安慰和归箴之意。

附板书:

        作记缘由(修建背景)【叙述】

             ↓

      写洞庭湖全景引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写景抒情】

             ↓

             ╱╲

                     阴—暗  晴—明

                       ↓      ↓

                       悲  ↓  喜

                  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

                           ↓

     抒发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议论)

             卒章见志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