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狼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中学 黄水林 教材把握: 一、文本内容: 本文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它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此文通过讲述一个屠夫遇狼,惧狼,御狼和杀狼的故事,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象狼一样的恶人的嘲讽、批判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够合理地认识文中的"狼"和“屠夫”的形象,并能给以自己的合理评价; (二)确立目标的依据: 1、此文是一篇文言文,面对的又是七年级学生,所以全面地理解文章大意是必须的; 2、文章的寓意丰富,充分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组织学生探讨本文寓意是此设计的重点; 3、要理解文章的寓意,首先就要理解文中的“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在全面认识这二者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合理评价,那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标。 三、教学设想: (一)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因此必须贯穿朗读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充分质疑问难来解决文意的理解问题;对于“屠夫”和“狼”的理解,要让学生一方面入情入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注意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引发对"文学狼"和"自然狼"的思考.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导入课文: 策略:展示狼的图片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听到和读到的狼的故事并说说故事中狼的特点,然后教师适时导入课题并介绍蒲松龄(图片展示) 二.感知课文,理解大意: 策略:播放课文录音(播放录音的同时,依据情节的变化,适时显示四幅表现故事情节的图片),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划出不懂的词句,准备向老师提问,教师做好充分回答学生有关本文词句疑难问题,学生充分提问后,教师针对学生未提及的重难点词句反问学生,然后投影屏幕显示课文难读难理解的词句,学生齐读屏幕上显示的词句,注意读音,读出停顿。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恐/前后受其敌 ;屠乃/奔倚其下;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 加深理解课文大意: 策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还未理解的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四. 把握内容,自由探讨“狼”和“屠夫”的特点: 策略:小组探讨: 1、读完本文后,狼的哪些表现令你感到惊奇,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对狼的研析要一分为二,狼贪婪、狡诈,但在它们身上也体现出了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一点与我们现代人对狼的认识不谋而合。在这一环节,不要对学生产生误导,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狼的团结、合作目的毕竟是为了达到卑鄙的丑恶目的。 2、屠夫在与狼的纠缠中,产生了哪些心理和表现出了哪些举动?从屠夫的心理和举动中你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夫的形象也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屠夫的机智勇敢,也要看到屠夫对狼的妥协和抱有的侥幸心理。 五、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策略:小组探讨: 如果此文的“主人公”是“屠夫”,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狼”,作者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得有自己的理解,都应给予肯定。关于本文的寓意,有以下几种理解: 1.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和侥幸的心理,应当毫不犹豫地与之展开斗争; 2.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3.一切想害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4.要敢于同坏人作斗争。 六、表演朗读,加深理解: 策略:小组之间展开朗读比赛,读出屠夫和狼的个性特点,读出作者对狼的嘲讽,读出屠夫的勇敢,还要读出故事的紧张气氛和高潮。教师在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时注意给学生范读。 七、课文拓展: 策略:联系现实,共同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狼"和"自然界中的狼"的区别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所提到的狼却并非如蒲松龄笔下的狼那样坏,有的公司甚至将狼运用到品牌形象中去,如七匹狼服饰,对此,你对自然界中的狼是怎样认识的?(播放有关介绍狼的影像片段) 教师小结: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狼往往代表着贪婪、狡诈和愚蠢,但在自然界中,狼是团结的,肯负责并富有爱心的动物,因此它们成了许多商家品牌形象的代言者。 附:板书: 狼 蒲松龄 狼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 (贪婪 狡诈 “团结、合作”) 屠夫 “惧” “大窘” “暴起” (妥协、侥幸、机智、勇敢) 2005-03-27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