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    案   纸

课题 失街亭    第  11  周    第   1   课时    06  年   04 月   24  日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 

教学重点:      

1、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街亭的失守究竟是谁的过错?

授课方法:讲授

授课过程 

一、 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扣人心弦的争战故事。如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三气周瑜等,那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另一个早已脍炙人口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板书[失街亭]

 二、整体感知复述情节

下面请几名同学复述一下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注意我的要求,先讲一讲街亭战役之前情节。如此,逐一补充明确:

孔明点将:司马懿、张邰挥师西进,诸葛亮料其必取街亭。参军马谡愿前往防守,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令王平协助防守绘制"图本";又唤高翔"屯兵"街亭东北之列柳城,以作策应;再派魏延屯扎街亭之后。遂令赵云、邓芝出箕谷为疑兵,自统大军以姜维为先锋取眉城。

马谡拒谏:马谡“屯兵山上",王平规劝,马谡不听,二将分兵。

双方激战,蜀失街亭:司马懿围困街亭,断绝汲水道路,放火烧山,蜀兵不战自乱,马谡冲出重围,魏延来救,陷入包围之后,王平来救,魏王二人回寨不成,来投高翔。三将谋复夺街亭,连连中计,迫不得已,退守阳平关。

布置退兵,挥泪执法:诸葛亮闻街亭、列柳城俱失,跌足长叹,布置撤军。回汉中后,赞赏赵云,挥泪斩马谡。

小结:全文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展开情节,处处离不开街亭的攻守,那么如果按照小说情节的四个阶段来看,应当如何解释?哪里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它是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我们看出情节错综复杂,波澜曲折。但是线索十分清晰,结构井然有序。

三、分析人物:

根据对以上情节的分析,我们判断一下,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两个关键人物是谁?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先看马谡,我们仍然联系情节来看,街亭最终失守,从写马谡的言行看,前文有哪些暗示?由此我们评价一下马谡这个人物形象。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国演义》与数字“三”很有缘,比如说“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分归晋”,“三绝”(曹操的“奸绝”; 关羽的“义绝; 孔明的“智绝”)等等,你能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细节吗?

次  对象  笑的原因  笑的含义  性格 

一  诸葛亮  笑他周密部署,分派重兵把守。(多心)  笑他部署不当,过于小心,不如自己准确得当  麻痹轻敌 

二  王平  王平劝阻他在山上屯兵(见识短)  觉得王平见识短浅,不如自己熟读兵书,部署得当.  纸上谈兵

三  司马懿  笑他亲自察看自己的部署,准备攻打  认为自己部署得当,司马懿来攻打完全是白白送死.  狂妄自大 

死守教条,勇担责任(还有如此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由于他的狂妄自大,不听孔明的部署,和王平的劝阻,也由于他的麻痹轻敌,死守教条,只会纸上谈兵,最终使街亭失守,但他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们看诸葛亮,仍然联系情节,街亭最终失守,从写诸葛亮的言行看,前文有哪些暗示?(强调街亭重要,安排具体环节,连续层层派兵,最后调派杨仪,这些都看出诸葛亮对街亭能否守住的担忧)从后文看,诸葛亮这些担忧是不是多余的?不是。这些担忧都暗示了街亭最终会失守,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三嘱”: 

一嘱马谡:“街亭虽小,干系甚重”把困难说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 

二嘱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 

三嘱王平:“下寨要道,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点将三嘱,足见孔明的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 

生归纳:这些都显示出诸葛亮的知彼知己,机智多谋。 

过渡: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经超出“人”的能力。那么,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呢?他有没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个情节体现出来?

[三哭]    三次写了孔明的哭,但哭的方式看样?每次反映出孔明什么思想活动?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 

次数 哭的

方式 孔明的思想活动 性格

一 挥泪

被马谡临逝之言所感动,对马谡即将被处死,从个人感情上深表同情、悲痛,但军法无情。表现孔明极富人情。 极富人情

二 流涕 斩马谡是为了正军法,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自己内心是极不愿意的。 忠于蜀汉

三 大哭

不已 为自己用人不当,深感有负先帝,深深自责。 勇于自责

(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 

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同学们的解读中一一贮存在我们的头脑中,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塑造他们的呢?

(*马谡曾为诸葛亮出谋献计两次,都大获成功:一次是七擒孟获,他建议以攻心为上;另一次是利用反间计,挑泼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结果司马懿被贬回乡。)

小结:《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鲁迅先生曾有这样的批评: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这个人物就显得更有魅力。

总结: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我们容易看出,课文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描写他们的言行表情直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另外还通过什么手法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对比和衬托,另外比如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反衬马谡的无能。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人的方法。

4.专题辩论:

小说中的街亭失去了,给蜀汉的统一大业留下了遗憾,已无可挽回,我们在为蜀国扼腕悲伤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深思:街亭的失守究竟是谁的过错?(辩论)

通过刚才的人物形象分析,很明确,马谡和诸葛亮就是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关键人物,两人对街亭的失守,都负有责任,马谡勇于承担责任,诸葛亮也勇于自责,那么,如果问:两人的过错,谁更严重?大家说,是谁?大家一起回答,我要听到每位同学的声音。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个历来就有争论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成正反两个命题,针锋相对地互相辩论:正方:失街亭过在马谡;反方:失街亭过在诸葛亮。请大家选择其中一种命题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好,大家先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可以局部先讨论一下。

首先,找同学正面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注意,正面阐述,先不必批驳别人的观点,其他同学听好之后,可以补充或者反驳。无须全面,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下面,可以自由辩论。

总结:课堂的辩论到此结束,我再问一遍,失街亭,过在马谡还是过在孔明?还是意见不一。也许还会有人这样问,到底哪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其实,这个问题历来就没有定论,所以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次讨论提高了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同学们如果还有兴趣,可以找来《三国演义》原著研究一下,课后找时间继续辩论。

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讨论)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认识事物、选用人才都应尽可能的全面而准确。

直面现实,反思历史,我们能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就是我们的目的。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