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学课例(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一、教学设计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 《〈宽容〉序言》是房龙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该序言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散文诗式的寓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 三、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2、领会文章主旨,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3、引导学生养成宽容的品格,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1、理解“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2、领会文章主旨,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 四、总体构思 1、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所以通过分析“先驱者“守旧老人”“村民”的形象,来引出文章的主旨。 2、语文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传统的封闭型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互动模式,把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拓宽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创造能力,为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深刻理解课文章的基础上,我选了正反两个小故事,让学生讨论并写出自己对宽容的理解。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本人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创新”和“守旧”,“创新”和“传统”的关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读、自由点评、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二、《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一、导入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是何等的气度与胸怀!人的胸怀之所以宽广,正是因为有了宽容。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那么美国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房龙的《宽容》序言。齐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默记30秒)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一篇序言,但是和以前学的序言不同。它是以散文诗的形式讲述寓言故事来揭示深刻的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注:先思考(3分钟),再讨论(5分钟) 1、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 学生1::“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学生2:守旧老人是一群人,一群反面人物。他们是法律和秩序的象征,也是威严和残酷的象征。他们是旧世界的统治者,是旧思想的维护者。在生死关头,他们也反抗了,最后不得不让车夫带他们离开无知山谷。一切旧的秩序、规矩、习惯、信仰、法律烟消云散。 2、驱者(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1:“漫游者”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 学生2:“漫游者”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 学生3:“漫游者”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3、村民们是怎样对待先驱者(漫游者)的?他们只有怎样做,先驱者才 有可能活下去? 学生:“村民们”是在无知山谷里死守着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他们只有对先驱者宽容些,先驱者才能活下去。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尤其是对“漫游者”的讨论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三位同学的语言既精美又充满激情,简直融会到了人物形象的情感里面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我!太棒啦!好,下面我们来探究寓言的主题。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1:勇敢的先驱者,这个创新势力的代表,冲破重重阻碍,艰苦跋涉,寻找新的美好世界,一心要带领村民奔向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后反而被杀死。这是先驱者的呐喊宣言。愚昧的人们,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杀死先驱者;后陷入生存绝境,才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内疚、醒悟。这是无知人们的忏悔书。 学生2: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学生3:是的,千百年来,真理与无知的较量从未停止过,每一次的进步都有生命与血的代价,而每个时代都有甘愿为真理英勇献身的人。 学生4:真理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要使真理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确都讲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综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概括出本文的核心思想?好,你来说说看。 主旨:学生: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也是作者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三、重点探究,分析理解 思考下列句子的含义 方法点拨:1、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 1、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学生1:知识的小溪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 学生2:深邃破败之贫穷落后,古老守旧,没有知识更新的机制,古代的立法束缚着新知识的汇入。 学生3:缓缓的流着说明文化发展机制停滞落后,保守力量强大,只能如此缓缓的流着。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学生1:守旧老人用法律严酷镇压。 学生2:群众受传统观念束缚,受守旧老人蒙骗,助纣为虐。 学生3:数量太少,孤军奋战。 四、学生质疑 学生问:本文主旨是:提倡理性,宽容异见,那对错误的也宽容吗? 教师:你是不是认为宽容要有分寸,对正确的我们应该宽容,对错误的我们不能宽容? 学生:对呀,错误的我们也宽容,那不乱了吗? 教师:先不要给自己设下思维陷阱:一切都可以用正确和错误来划分。如果那样的话,正确的不需要宽容,赞成就行了;错误又不能宽容,宽容岂不是没有了对象?那宽容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注意的是:因为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因为判断标准的主观性,你不能够凭自己的标准去判定某一见解是正确的,某一个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难免就会陷入到“无知山谷”中去,成为“无知山谷”中的一员!大家可以听一听胡适在写给陈独秀的一封信中说的一段话:“因为争自由的惟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者未必真非。争自由的惟一理由换句话说,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我认为胡适的话是正确的。课文中的“无知山谷”,有一个判断事物的标准,那就是古老的律法。他们凭着这个标准去“公审”,去杀人,他们不知道自己杀死的是生活的创新者,生命的拯救者,没有良心上的不安,他们还认为自己在做着维护千年律法的伟大事业。这是很可悲的。房龙谈到的宽容没有附加条件,尤其不可以凭“正确与否”去判断。你认为呢? 学生:宽容异见,尤其是宽容你认为不正确的意见,宽容你不理解的人,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吧。 学生:对呀,网上不是有这样一句名言吗?“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异见者是否宽容,这是专制和文明的分水岭、试金石。让“异见”共存,在争论中辨伪,学会宽容,善待异己,在人生乃至人类进化途中才不至于走向极端与歧途。我们学了近代史知道,民国初年,北大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实行“兼容包并”的制校方略,才有了历史上最为生气勃勃的发展;我们中国今天的社会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具包容性,小如言论与学术自由,大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提倡求同存异,提倡多元,才形成了今日之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局面。 五、借鉴吸收,发散思维 1、本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道理,再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受到的启发。作为一个中学生,如何从宽容中完善、丰富、发展自己。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禅师外出归来,发现小偷正在屋内乱翻,禅师不忍心惊动小偷,就在门外耐心地等待。一无所获的小偷发现了禅师,诚惶诚恐地冲出门。看到衣衫褴褛的小偷,禅师把身上的外衣脱下来披到小偷的肩上,望着月光下渐渐消失的背影,禅师双手一:“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第二天早起开门,禅师发现昨夜的禅衣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长叹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禅师的宽容拯救了一个瘦弱的灵魂。 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越战结束后,一位富商的儿子从旧金山打电话回家,听到儿子战后平安归来,富商激动不已,儿子在电话另一头说:“爸爸,我想带我的一位战友回来,他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一条腿,我想让他到我们家来生活。”富商迟疑了:“孩子,你在说什么,一个残疾人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会干扰我们平静的生活,孩子,你还是一个人快点回来吧。”儿子在那一头挂上了电话,不几天,富商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坠楼自杀身亡。富商匆忙赶过去,悲痛欲绝,因为他惊愕地发现:死去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一条腿。富商的狭隘断送了一条血气方刚的生命。 先写十分钟,再交流 学生1: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精神。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 学生2:宽容是一种美丽。 学生3: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它给宽容的发出者也带来好心情。也许它的效应不在眼下却在将来,不管怎样都是美好的。 学生4: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对一切保持自由宽容的心态。 学生5:我想汪国真的小诗《宽容与刻薄》就很能说明宽容的要义,我把这首诗读给你们听一下。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师总结:这位同学能用汪国真的诗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说明他善于广泛阅读,而且善于吸收和积累,好样的!大家都应向他学习。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历史上或自己身边有关坚守真理与宽容的例子,好吗? 学生1: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极刑,烧死在罗马广场。 学生2: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遭到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嫉恨,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 学生3:中国人深受愚昧和专制的折磨,如“文革”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人类需要宽容,需要思想自由。 学生4:我看过这样的报道: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笑笑,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自此以后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学得不错,再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切题生动,特别是最后这个同学讲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性,那学生后来能有所作为,与当初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了他们 的潜意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看来我们都有必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宽容。同学们,与其说我们今天在“探究宽容”,倒不如说我们是在“探究人生”! 五、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个读者讲述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的寓言故事,并同“先驱者”和“守旧老人”形象地塑造,含蓄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宽容》艺术的精髓,人类思想要建康发展,人类社会要文明进步,人类必须具有能接受意见的宽容的胸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正确地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或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尝试把汪国真的小诗《宽容与刻薄》改写成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限。 三、课后反思 1、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师生围绕着一个话题,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所描写的场面那样,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本着这一点,在学习《<宽容>序言》的时候,我就采取了谈话式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探讨阐述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课堂情况看,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根据课文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学习方式。房龙的《〈宽容〉序言》, 语言形象,文旨含蓄,所以要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先处理一些学生提出的肤浅的或与文旨关系不大的问题,集中有关课文主旨的问题展开谈话讨论。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看热闹”,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是我今后应该抓紧探讨琢磨的问题。 3、在课堂中以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村民们”、“漫游者”等形象意义为中心内容,以讨论评价为主要方法,达到了通过理解文中象征意义,把握故事中寓含的哲理和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和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方面,很见其心机,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4、课堂中虽然教学主线清楚(即通过分析、体会形象意义以理解哲理意义、把握主旨),但紧扣文章语言实际(关键词句)不够充分而多于教师分析,教师语言多了些而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自主学习活动较少,指导(引导)作用小,以致教学重点未能充分显示。 5、课文是一篇独特的序文,其散文诗或寓言的特点很突出,宜在鉴赏评价上下功夫,若在这方面指导不力,或过多分析、说教,势必散失了语文课的特点(即言语表达的特色和人文关怀的对接等)。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