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和平相爱(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生命与和平相爱 教学目标: 1、 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准确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 学习把人物放在文化背景中展示,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学会逐步深入地描写内容。 3、 了解犹太民族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生存能力的情况,了解犹太民族珍惜生命,向往和平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课文较长,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准确捕捉有价值信息要依靠课前充分预习。 2、引导学生探究犹太精神的来由及正确认识犹太精神的价值。 预习: 1、了解电影《索菲的选择》、《辛德勒名单》的情节内容,了解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 2、课前收集作者铁凝资料,了解其创作历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 1、提示单元学习主题:迅速捕捉阅读信息。要求快速阅读文章,准确捕捉文中有价值的信息。 2、引入课文:板书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名字。 简单介绍: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达尔文(生物学)、爱因斯坦(物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 这些人的非凡的成就是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但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民族:犹太民族。犹太民族中杰出的人物远远不止上述的几位。为什么犹太民族会如此的优秀?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铁凝一起通过一个在语言方面有出色成就的犹太青年去揭示这个答案吧。 3、请同学查看作家铁凝的资料(新课程导学),回家后积累在《作家作品资料本》上。 二、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课后练习一,读了本文后你会留有怎样的印象,在这些印象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删除) 三、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戴维•费尔斯汀的杰出的语言才能,那么作者在文中写到了戴维的那些语言成就呢?(小组交流讨论发言) 明确:四件事:1、阅读中文长篇小说,2、流利的普通话,3、通过美国汉语水平高等级考试,4、还掌握了多门外语。 板书:杰出的语言才能,优秀的犹太青年 四、戴维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出色的成就?(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明确:是戴维的家庭造就了他出色的才能。 戴维家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呢?从文中找到相关的描述。 明确:亲情,和谐朴素而有克制,彼此关切,能细致地欣赏对方的好意;父母都有教育背景。是这样的家庭氛围给了戴维处世的条理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向难题进攻的巨大韧性和耐力。 板书:和谐的家庭氛围,爱而不溺的教育 五、说到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能。因为智能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能就永远跟着你。” 1、这个故事发生在几乎每一个犹太家庭中,我想,戴维的父母在小时候也一定讲过同一个或者类似的故事,一个家庭良好的氛围和教育能够造就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民族的众多杰出人才呢? (民族精神) 2、作者在哪里发现了犹太的民族精神? 犹太会堂,费尔斯汀拉比教她用希伯来语说“生命”与“和平”的时候。 3、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寻找最能概括犹太民族精神的句子。(讨论交流) “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着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 板书:热爱生命,祈祷和平 生命与和平相爱,才造就了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和千千万万个戴维这样杰出的人物。 六、作者在犹太会堂中找到了犹太的民族精神,找到了戴维何以如此出色的原因,为什么还有后面的几段文字呢?(小组讨论交流) 1、最后这几段,作者将探究发现的民族精神归结到个人的身上,在戴维身上来印证这个结果,抒发自己的感受。 2、作者为什么愿意相信戴维小时候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 明确:因为作者发现:犹太人经历了苦难与屈辱具备了热爱生命、祈祷和平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使得犹太民族的智能和创造力非常突出,而如果我们都能把生命与和平紧紧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人类也能具备非凡的创造力! 3、在14段中,作者连用5个因为,有什么好处? 明确:展示戴维成长的人文环境,道出犹太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源泉。 小结: 从板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祖先的辉煌和千百年来的屈辱史的犹太人具备了热爱生命与和平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孕育了犹太家庭和谐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又造就了杰出的犹太人。作者在写作时将这个探究的过程倒过来写,个人——家庭——民族。这种写作的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拓展延伸: 犹太人何以具备这样的民族精神呢?自由发表意见。 作业: 板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