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南极考察简介(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中国赴南极考察简介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于12月26日5时胜利抵达南极洲。全体队员英勇奋战,只用了26天,就建起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同时,由72名科技人员对南极半岛西北部的广阔海域进行了综合性科学考察,取得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实验室。长城站每年可接纳越冬考察人员40名,度夏考察人员80名。 南极中山站是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时建立的。1989年2月26日建成并举行了落成典礼。 中国南极考察工作自1990年起由建站为主转入以科学考察和资源调查为主。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表达上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报道事件条理清楚。教学本篇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播音时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①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点报道了什么内容?在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同?②课文安排材料的顺序是什么?③将本文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④从题目及内容看,本文有哪些特点? 2.模拟播音,体验文中情感:①由录音新闻的特点,体会括号中录音的作用,并安排学生模拟。②模拟播音。③教者作适当点评,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3.小组读书、讨论下列问题:①第2段中,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②第3段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③比喻句的运用有什么好处?(结合“探究•练习”第二题讨论)④第二部分报道了哪几点内容?⑤末段中,负责人的讲话包括几层意思? 4.自由读,感悟:①教师播放一小段录制的录音新闻,让学生感受其特点;②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边读边赏,想象描写的场景,感悟现场的气氛,体会文章的感情。 5.总结:师生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的写作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6.课外阅读《飞向太平洋》,比较两者的异同。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现场感强。可进行模拟播音比赛。此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思维、答辩能力。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①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模拟播音,准备比赛。②理解全文内容,画出美词佳句及疑难处,设计成问题,准备提问。 2.活动安排:①将全文分为四部分(1-4,5-7,8-12,13-16),小组抽签、准备。②活动形式:每小组播音后,其他组学生作点评,并提出问题,要求解答。(时间5分钟)(教者对提问、解答要多鼓励,对不能回答的问题,要适当引导。)③师生共同作简要点评。 3.总结:①谈谈这篇课文的特点或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②以《模拟播音》为题,写一篇报道本次活动的消息或小通讯。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通过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还可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决战太空》等篇并入,一起比较学习。教师亦可鼓励学生自选篇目研读。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向学生推荐比较阅读篇目:《飞向太平洋》(见《语文读本》)《录音新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决战太空》(见上学年课本2001年12月版),提出如下要求:①读这四篇新闻稿件,以标题新闻的形式,概括出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②阅读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分别是什么?③注意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点,如体裁、选材、写法等方面。 2.课堂讨论、交流:采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引导的形式,师生互动,解决预习题及学习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比较阅读可引导学生就某一点展开讨论) 3.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为主题,自办一期小壁报,在班级交流、展示。 【资料整合平台】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