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遗憾:马寅初自焚《农书》前后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提起马寅初,人们不会不提『新人口论』,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马寅初还著有一部花费他巨大心血的『农书』整整一百多万字、耗费数年光阴、凝聚着马老对中国农业问题的深情关注,然而,就这样一套巨著,还未面世便遭到了焚毁,而焚毁此书的不是别人,正是马寅初自己。马寅初为什么要焚毁自己的呕心之作?是什么促使马寅初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在为『农书』永远消失而伤痛的同时,也当反思一下当时的情形。

1959年底,康生等人对马寅初的攻击便变本加厉了。学术批判早升级为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1960年1月3日,马寅初终于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马寅初从此在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上消失。

立志写《农书》

早在50年代初,马寅初就为自己定下两个研究课题:一是人口论,一是中国农业经济研究。如今,人口论的研究告一段落,他将全部心血扑到农业问题的研究上。

1961年春天,马寅初开始着手为《农书》的撰写做准备。他首先将过去已经收集到的湖南、湖北、吉林、海南等地有关农业经济的材料整理出来,仔细地琢磨着。每有心得,他便拿起手边的毛笔,认真地写下来。以前他保存的许多古今中外关于农业的书籍,此时都成了他的宝贝。他还通过以前的秘书王克宥,从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借来国内外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资料,随时补充。

此时的马寅初,即使写出再好的书稿,都不会有发表的机会。但他已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所想的全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这一时期,由于三届人大会议还未召开,所以马寅初仍保留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还可以人大代表的名义到各地考察。于是,这位已经80岁的倔强的老人,为了《农书》,于1962年再一次风尘仆仆地前往浙江的农村调查。虽然此次视察他遭受了不少怠慢和冷落,但他依然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他深知此次机会的难得,更加分分秒秒地利用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

1962年,马寅初回到了故乡嵊县。当地一位蚕桑干部杨木水曾经写信给马寅初。杨木水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亲眼目睹“五风”所造成的农村衰败现象,认为只有推广包产到户才能让农民摆脱贫困。然而他深知自己人微言轻,希望通过老乡马寅初将自己的意见转呈毛主席。不久,他收到马寅初的回信,说要跟他面谈。

马寅初与杨木水终于见面了。马寅初认真地和杨木水交换了意见。他希望杨木水看问题应力求全面,避免偏激。杨木水心悦诚服。最后马寅初紧紧地握着杨木水的手说:“谢谢你呀。对的就是对的,正确的思想不要轻易放弃,真理是批不倒的。”

此后,马寅初又马不停蹄地视察了许多村庄,询问当地的产量,参加农民关于包产到户有无优越性的讨论……他还想多走点地方,但由于太劳累了,他突然患上肺炎,高烧持续不退,紧接着,病情加重,马寅初不得不离开故乡,前往浙江医院。一个月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马寅初返回北京。第二年,马寅初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撤消。

奋笔著《农书》

来到东总布胡同32号,推开厚厚的大红门,便可以看见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此时此刻,宅院里出奇地寂静,马寅初正在屋内奋笔疾书。宽大的写字台上铺着一张张八开大的宣纸,上面满是工整的毛笔小楷。每写完一章,马寅初便把宣纸铺在地板上,等晾干后,他又认真地将宣纸按顺序粘接起来,卷成一个纸卷,注明内容,放入一个藤箱里。

在马寅初的思想中,中国的农民太苦了,苦了几千年。惟有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农民的命运,进行土地改革,使人民当家作主。而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他在中外的对比中看到了差距:在发达的国家,一个农民可以养活几个人。而在中国,几个农民养活一个人。这就是差距。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必须改变落后的手工操作,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只有农村问题解决了,中国才可以真正实现国富民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马寅初愿意研究调查,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可是,现在,他却被剥夺了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为党为国为人民奉献的坚定信念。

《农书》耗费了马寅初巨大的心血,不知不觉,藤箱已满,华发又增。从1963年开始写稿到1965年初稿完成,三年光阴,马寅初以忘我的精神写出了100多万字,所有的内容都是用毛笔写成。写完后,他又从头到尾作了一次修改,一般情况用蓝笔,特别重要的改动用红笔。为了防止手稿受潮和被虫蛀,马寅初特别嘱咐家人将放书稿的藤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写完《农书》后,马寅初已83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有一次,他以前的秘书陈玉龙前去看他。一进屋,见地上铺满了稿纸,马寅初正在看他的《农书》。见陈玉龙进来,便说:“他们不给我发表,我自己看。”言语中不免有种愤怒。

1966年春节后的一天,马寅初将全家人召集起来,说:“请你们抽时间帮我把《农书》原稿照抄一遍。这部书现在虽然不能出版,但不等于永远不能出版。它是我十几年的心血呀!”家人们点点头。

含泪焚《农书》

可是,还没等家人行动,一场更加强烈的政治风浪席卷而来。“文革”开始了,社会上出现了“破四旧”的极左运动,马寅初的一些好友先后受到冲击,或被抄家,或被游斗。邵力子、张治中的家也被红卫兵光顾。紧接着,国内还出现了“焚书热”……形势的变化给家里人带来很大的压力,马寅初则陷入长久的思考当中。

一天早饭后,马寅初说话了。他把家里人叫到客厅,尽量以一种平静的语气说:“近来我一直思考一件事情,总犹豫不定,现在我决定了。今天,你们大家都不要出去,我们全家自己动手来破四旧。这样做,虽然可惜,也非常痛苦,但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与其让别人烧,不如自己烧!”

说着说着,他有点说不下去。家中人含着眼泪,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字画以及马寅初多年积累的许多资料送进锅炉,烧掉了。

最令马寅初心痛的还是他的《农书》。那是他的心血,整整一藤箱,几十卷手稿,花费了多少不眠之夜!寄托着多少对国家对人民的厚爱!可是,如今,手稿被一卷一卷地送入炉火中,没了。

马寅初知道,他不可能再写同样的手稿了。这是他永远的遗憾!

由于马寅初每次写后便收起来,并没有跟家中人细谈。以致于没有人知道《农书》中详细的内容,这也成为世人永远的遗憾。

(据《都市文化报》张建安/文)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