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气节,追求不朽——不朽的司马迁(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王素娟 河北正定三中 古人云:“刑不上大夫”,历代的文人士子都以气节自负,以节操自许。“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大丈夫是士子们的楷模与标准。所谓“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舍生取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也便是气节的最好诠释。 中国是一个讲气节的国度,能为气节死者则名垂千古,彪榜万世。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霸王项羽垓下被围,不忍侮辱,乌江自刎;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都是一首首演绎气节的生命绝唱。他们宁死不屈,宁死不移,宁死也不玷污自己洁白的身躯,他们死得灿然,死得轰轰烈烈,用淋漓的鲜血高昂的意气实现着人生的境界。 但是生命是一首短暂的歌,是转瞬即逝的一颗流星,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气节固然重要,可人生价值安在?面对气节与生命,气节与价值,司马迁又何去何从? 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生命只有一次并转瞬即逝,在明知必死的无奈与恐惧下,人们强烈地追求永生,并为此不懈努力,从古到今都不曾停歇。于是任人志士就催生出了不朽的理念并衍绵流传成为士子矢志不渝的信仰与追求。不朽有三个经典标准,即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士子们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三条之一,就可以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就可以生命永恒。由于有了这个明确标准,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才俊杰就不约而同地为了实现不朽这一目标奋斗不息。当然司马迁也不例外。 司马迁才情既高,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和家族的梦想,秦汉一统承平盛世,为司马氏建立不朽功业提供了大好时机,所以父亲死后,司马迁顺理成章以遗嘱方式接受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 但是,人生无常事世沧桑,坎坷荆棘时常牵绊人的左右, 天汉三年(前98年),司马迁因为李陵败降辩解而触怒武帝,被捕入狱,这时他面临两种选择,即如哈姆雷特那样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一种他可以“引决自裁”,在施以威逼动以酷刑之前维持自己作为一个士大夫一个知识分子的节操,保护自己的尊严;一种是接受惨无人道的极刑——腐刑。在两者之间,他痛苦艰难地徘徊,他可以选择坚守“士可杀不可辱”及“人活一口气”“舍生取义”的信念,即像古人一样精神飞向自由的天国,但是伟大的修史使命谁来担任?家族和个人的不朽价值如何实现?气节与价值孰轻孰重?选择气节选择死亡的解脱固然容易,而隐忍苟存、倍尝人格撕列和灵魂的煎熬得需多大的毅力和勇气! 然而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牺牲个人的哀痛来铸就生命和历史的不朽,司马迁正是这样一位勇者,在痛定思痛之后,他最终跨过了那个根深蒂固理应效仿先人的“死节” ,选择了屈辱,选择了追求生命价值不朽的征程,而这种不朽是用巨大的勇气坚强的意志作为支撑的。 选择气节者轰轰烈烈荡气回肠,而忍辱负重、追求价值与不朽的大智大勇者更加具有激越人心的力量,犹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永远 响彻 在人们的耳畔。当年勾践不就暂弃气节卧薪尝胆最终一举歼吴, 韩信甘忍跨下之辱才成就日后功业? 所以当司马迁用饱含的热泪,满腔的悲愤熔铸成那部波澜壮阔的伟大诗篇——《史记》时,他的生命已在灵肉痛苦的煎熬中得以超越,获得永生,他的价值他的不朽已在历史中定格为永恒,而这部伟大著作也将永远激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不断地翻腾、跳跃、熠熠生辉…… 作者邮箱: andifeisheng@163.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