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压力吓退大学毕业生成尴尬“伴老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http://edu.QQ.com 东方今报 8月4日,郑州市文化路第二小学院内,金水区招聘50名教师的报名现场。数千名2005、2006届毕业生和部分家长拥挤于此,暑期安静的校园变得异常热闹。 小惠是郑州师专数学系2006届毕业生,毕业之前参加了几次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赋闲在家。得知金水区招聘中小学教师,她一大早就坐公交车从南郊赶来。在这里,小惠又碰上了几个同班同学,他们都在犹豫交不交报名费。交的话,竞争太激烈,希望不大,报名费全都打水漂;不交的话,明摆着是个机会,怎么能眼睁睁地任它溜走?记者问他们:“如果考不上咋办?”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呆在家呗!” “傍老族”两种现状 曾有人把自愿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主动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称为“傍老族”,记者发现,“傍老族”大体上分两类人:一类是受学历限制,一直没找到工作,一些零工又不屑去做的,最终选择呆在家里等机会。另一类就是找工作碰壁后,决心不再找工作,想一举考上研究生再谋出路的。他们或者在家潜心学习,或者到大学附近租房学习。 社会学者赵维泰认为,“傍老族”一个最重要的危害,就是严重侵蚀家庭经济,尤其是父母的养老基金。因为这批傍老族的父母一般都到了退休年龄,或者已经退休,收入水平很难再提高,家庭财富的积累速度已经严重放缓,子女不仅不能赡养老人,还在啃噬父母长辈的“血汗钱”。 郑州福斯特咨询服务公司首席咨询师彭熠告诉记者,这样的年轻人缺乏责任心也缺乏自信心。对于他们来说,不就业可以逃避眼前面临的困难,但是他们生活得并不潇洒,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别人要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工作的时间延长,他们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适应能力也将下降,以后就更难适应工作要求。 可先参加培训后求职 彭熠认为,要想改变目前的困境,“傍老族”首先要确立适应市场的择业观,明确择业方向。年轻人自己和其父母都要转变观念,理性衡量实际的就业竞争力。昔日的“天之骄子”转变成为今天的“普通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在所难免。 在确立个人择业方向时,年轻人必须学会了解市场行情,比如从目前用人需求较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切入,或从新兴的行业中寻找岗位空缺。 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建议,政府首先应成立专门机构帮助青年就业,建立“新失业群体”的动态档案,为妥善安排培训、就业打好基础;其次,要就业,须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傍老族”没有经济来源,技能培训应该免费。他认为,在就业安排上,也应“面向下一代”,优先安排“傍老族”。“新失业群体”可以工作20~30年,与其让父母养活他们,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养活父母。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