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记录――一堂语文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真实记录―― 一堂语文课 (2005年9月30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春风化雨 德育启迪 教学难点:思想上接受 行动中落实 教学方法:讨论欣赏品味陶冶 教学时数:一课时(50分钟) 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你遇到过令自己尴尬的场面吗? (生七嘴八舌抢答) 张冬明:老师,昨天上体育课,我误闯进女厕所被人骂做流氓,我冤啊! 李忠:高一开学第一天,我这个女生被安排到男生宿舍住宿。我晕啊! …… 师:恩,看来,咱们同学差不多都遇到过感觉很尴尬的场面,其实老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不想知道令老师最尴尬的事? “想!”(生齐答) (师未言先红脸)事情要追溯到五年前,我带5岁的女儿去深圳度假。那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回来时准备做巴士,远远的看车过来,我赶紧拽着女儿上车,好占个座位啊。结果,车一直停着不发,正纳闷呢,有人提醒我,“司机师傅等你下车呢!因为你违章从后门上车,司机师傅生气了,只有你离开他才发车。”什么叫无地自容,什么叫赧颜汗下,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了这两个成语的含义。已经记不得在众目睽睽下怎样下车,但你一定发现老师脸是红的。时过境迁5年已经过去,现在提及这件事还是依然会羞愧会脸红,你就可以体会当时老师的心情了,如果有个地缝,我想老师一定会钻进去。 (看着学生惊奇的眼神,老师接着讲) 老师从你的眼睛里读出了“没什么啊,我也这样抢位子,我也从后门上车啊。”同学们,明年我们就是大学生了,我们可能会离开这个小城市。无论向南还是向北,你都会更深刻的体会老师今天所讲的尴尬。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希望我的学生不要再重复老师当年的尴尬。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规定吗?先下后上;前门上车自觉投币,后门下车守秩序;留下老弱残专座,主动给孕妇老人孩子让座。 明明白白的规定,却因为大家的不遵守而不明不白。 请同学欣赏《我是礼仪之邦的子民》(师有感情朗读) 《我是礼仪之邦的子民》 我生长在“礼仪之邦”,从小就受到礼仪的熏陶。受人恩惠时爸爸妈妈叫我说声谢谢。在巴士上看到老年人站着就即刻把座位让出来。对于长者说话总是彬彬有礼。上学看到老师一定会说声“您早”。老师把作业簿发还,我也会有礼貌地道一声“谢谢老师!”而且还用双手接着本子。我结婚生子,也把这个礼仪传授给子女。 一.袋鼠国里 人人以行动表示礼仪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到“袋鼠国”里住了好几年,出生于“礼仪之邦”的我,蛮以为我礼仪繁杂,会叫人笑话。哪里知道“袋鼠国”里礼仪之多,不亚于“礼仪之邦”。上下巴士都要对司机说声Thank you。不论要人赶什么,总要讲一个Please字。Thank you和Please永不离口。嘴里说还不够。还要以行动表示自己是懂礼仪的人。譬如说,上下巴士不插队,进出百货公司不争先恐后。 有一回,我一家人上馆子吃饭,可能是因为肚子闹革命,心里老是想早点进去点菜,所以没有看到前面的一对澳籍夫妇。当那位澳洲人按门柄时,我也急急忙忙地拉着门柄。那位澳洲人看了我一眼,他拉着门,先让我进去。我脸红了,说了声谢谢;他也客气的说声“别客气”。跟我一起来的小女儿,后来在我耳边低语:“爸爸,您怎么可以争先恐后呢?多难为情!”我无话可说。 二.金元王国 礼让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让我的儿女小看我,尤其是我那个小女儿。从此,我每次上酒楼或百货公司,常常自己开门,先让妇女小孩进去。那些“受惠”的人,始终没忘记道谢;有时还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 好几次,别人开了门,见到我和小女儿跟在后头,也让我们先进去。一般说来,他们开门进去时,始终按着门,使我不至于夹在门缝里! 打从“袋鼠国”转到“金元王国”,这种礼仪也派上用场。我同家人住在一个小镇,接触的人比较纯朴,道谢声永不绝于耳。“礼尚往来”也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礼让”开始控制了我的脑袋。 在外头漂泊了许多年,终于举家返国。没想到一踏进国门,就碰上了“礼貌运动”。我心里想:“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哪里还需要什么礼貌运动?!” 三.“礼仪之邦”空前变化令人吃惊 回国后几天,我开始发现到这个“礼仪之邦”的确已经有了空前的变化。我和内人上街购物,店员态度叫我吃惊。收了钱一声不响,问多几句脸上就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有时还听到她们在顾客面前讲些不堪入耳的话。去到小贩中心,也没有听到那熟悉的“请”及“谢谢”声。 在高等学府里,情况也大同小异。学生看到了老师不打招呼,拿回作业时也不说一声谢谢。有一次,我连夜替一个学生改作业提意见。第二天他接了我改好的作业就准备走了。我冒火了,把作业从他手上拿回去。他吃惊地看着我,堕入五里雾中。我问他怎么连谢谢都不说一声。他“恍然大悟”,勉强地说了一声。 上菜馆及百货公司,可以说是一种新经验。有一回,我刚拉开了一间菜馆的门,准备让内人及两个女儿进去,不料,身边杀出了一对男女,匆匆地溜了进去。内子及我女儿看在眼里,以后几次,当我与家人出门时,都遇到类似的情形。 最叫我忘不了的是前几天的遭遇。我到附近的购物中心购物。我买了两大袋的日用品,步行到停车场。一位仁兄走在我前面,拉开通到停车场的门。我以为他会走出去后替我按一下门,哪里知道他脚一跨出去就把门放了。我没手按门,被夹在中间。他看了我一眼,急急忙忙地走了。 虽然这样,我还是告诉我自己,我是“礼仪之邦”的国民,必须坚守礼仪的原则。可是,一件事发生了! 昨天,我与家人又上附近的馆子吃饭。当我们抵达菜馆时,前面有一对夫妇。那男的开了门,要让他太太进去。突然间,内子及小女儿抢先一步,溜了进去。我那个小女儿,还回头向我笑了一笑。天呀! 生谈论感受 总结学生N种体会:(1)我国是“礼仪之邦”,却缺失了礼仪 (2)澳洲、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更重视礼仪 (3)近珠者赤,近墨者黑,见贤思齐而不应该被墨化 (4)让“礼仪之邦”的礼仪回归,我们这一代责任重大 …… (师感动于学生敢于直面的慷慨激昂)看来同学们感慨颇多,希望同学们不仅从思想上认识,还要落实于行动,期待每个同学都成为行动的巨人。 (生若有所思,师继续启迪)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中还有好多被我们忽视却需要大家自觉遵守的小事。看似稀松平常做起来却意义重大。 马路上你随地吐过痰吗?公园里如茵的草坪你踩踏了吗?花坛里盛开的鲜花你禁不住诱惑而伸手了吗?果皮纸屑你自觉投放垃圾箱了吗?路上看到乱飞的白色垃圾,你捡拾过吗?遇到自来水阀门开着,你自觉上前拧紧了吗?…… 最后再送给同学们一篇老师的下水之作 《爱国,我从小事做起》 曾经我怀疑自己,是一个冷漠的女人:凡事高高挂起,一副置之不理的面孔。从不问谁当选了新一任国家主席,从不管宪法又颁布了什么新的章程制度。89年学生动乱已是高三生的我,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世界闹翻天;近来反日情绪高涨,爱国志士或聚众游行或签字拒买日货,我亦木然,一如往昔的生活着工作着。 难道真是不为外物所动吗?为什么一颗心却企盼着这国家的富强?难道真是漠视国人的慷慨激昂吗?为什么心灵深处依然向往着这世界的和乐安祥?然后还是愤慨自己的不争:心在动,却未能付诸行;谴责着内心,行动的步履却依然迈不出。敢问世人,谁能助我此力? 冷寂中苦闷中我继续着淡然。日子如白驹过隙,生活周而复始,我亦重复着连自己都讨厌的心情。 早晨按时起床,做好一餐简单但不乏营养的早点,看着老公满意的品味,听着女儿赞不绝口。在愉悦中送父女出门,在知足中整理房间,然后走出家门,进入校园。相夫教女即是每天的生活。 课堂上,传授着内容丰富却不乏味的知识,为考生铺垫向大学迈进的每一块基石;朗诵一篇启人向善的美文,让每一次聆听成为一次心灵的洗涤,为这社会培养德识兼具的人才。春风化雨便是我每天的工作。 办公室,精益求精的备课,讨论着每一个可能想当然的问题。疲惫了,轻松舒畅的交谈,让同事之间的友情在调侃中加深拓展。一个豁达淡定的心态,一个其乐融融的集体。团结和睦是我处事为人的准则。 蓦然回首,发现了一个虽然渺小但仍然快乐着家人、学生、同事的我,人生如此还复何求? 在生活工作中做点实实在在的小事,应该抵得上空喊100句却没见任何行动和效果的口号,灯火阑珊处我豁然开朗。既然做不来大写,那就安分守己的做个小我吧。 邻居的孩子没人看管,我爽快的接过来;路上遇人危困之中,或出钱或出力热心相帮;给疾病缠身者以爱心,给灾难遭受者以赀财……让这个世界处处有爱。 自来水阀门开着,走过去拧紧,举手之劳中收获节约用水的怡然;公园座椅上有人乱扔了果皮纸屑,捡起来丢进垃圾箱,轻松俯身中收获自觉环保的欣慰和自豪;路口遇红灯,停车耐心等待,一分钟忍耐中你收获了生命的平安和秩序的井然…… 谁给爱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广义的说,就是爱这个国家,爱这个社会,爱她的子民,爱她的所有;就是自觉遵循,就是不违反;更是保护,是献出……凡此种种,我们未必全能做到,但只要你能具其一,即为爱国,对吗?不狭隘吧? 爱国,请允许我从小事做起,可以吗? 亲爱的同学,你读懂老师的心思了吗?这节课后我们就放假了,回家需要乘巴士的同学你们会怎么做?知道吗? (生齐答)“知道!” 明天国庆节,爱国要表现到行动中,老师不需要你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你在点滴小事中落实你对这个国家的爱。有同学可能要出去游玩,在风景名胜区应该注意什么,需要你做什么?知道吗? (生齐答)“知道!” “下课!”(生不动) “放假了,怎么不回家啊?” “老师,请您先走!” 我晕!这就来了啊!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