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下第一单元《家》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家 周国平 设计说明 《家》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的散文,作者从人们熟悉的事物入手,以三个递进式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家的认识。学习本文,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探求“家”的真谛。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认识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方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与常情中,深入而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走进文本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就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B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船、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C写法分析: 三个层次结构清晰,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阅读指导: 走进作者描述的情景和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作者的所感所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4、学法指导 (以第一部分为例) A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B、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C、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5、研读讨论 A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家是一只船”:是因为家的温馨安乐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为家的牢固能使风平浪静、汹涌的波涛化为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一个好家,就不惧怕命运的变幻莫测。家就像一只船,庇护着漂泊者。 家是船——伴侣——载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承接第一个比喻句而来,把家比作港湾。道出了家的另一个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惫时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时给人温暖,能在严肃中放松我们的精神。 家是港湾——憩息地——给我们慰藉; “家是永远的岸”是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船,还是船停泊的港湾,从人生的启示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家是岸——巢和根——让我们牵挂。 B.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明确:对家的赞美、依恋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6、美点欣赏 引用故事、名言,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内容易于理解,议论 更为深刻。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 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 论对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列举《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经历和他对女神卡吕浦索的回答,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吟诵马致远的诗句,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引用《红楼梦》中的话,论说每一个生命来到和离开人世之时,都是与家息息相关,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 7、情感对接 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8、拓展延伸:我在教这一课时最大的收获就在这一环节中。 课内: 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学生A: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一辆汽车,(2)家是加油站,(3)家是终点站; 学生B: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战役,那么(1)家是一名勇士,(2)家是一枚炮火,(3)家是一方红十字阵地; 学生C: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旅行包,(2)家是驿站,(3)家是目的地; 学生D:人生就如一个大舞台,那么(1)家是给你力量的导演,(2)家是给你机会的主持人,(3)家是给你掌声的观众; 学生E:如果人生是一座学习的乐园,那么(1)家是妈妈的唠叨,(2)家是爸爸的教诲,(3)家是能遮风挡雨的大树; 学生F:如果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1)家是甜甜的糖果,(2)家是让你飞翔的翅膀,(3)家是握在手里的那根风筝线。 课外:搜集有关“家”的诗文,抄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家问》及泰戈尔的诗 。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