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的树——谈冯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王海良

  吹箫人

  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这是一本冯至1949年前作品的选集,包括散文随笔(编者是这么分的)诗。这本书不适合收藏,当初买它主要的原因是冯至作品的单行本很少见,比如《山水》,一个丛书书目显示有,但没有见过;《十四行》见过,但新近好象也没有出版。80年代冯至文集收录不少冯至的文章,但现在只在图书馆可以找到。只看到冯至的一本《山水斜阳》,晚期的回忆文字,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买。除了翻译,他的文字并不是很多。

  冯至是性格相当复杂的一个作家。其妻在《我与冯至》一书中谈到冯至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冯至:

  “冯至的思想问题,不像我那样显而易见。他比我多读了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作品,受到不少影响。他认为人与人之间除了爱人与个别友人外,难得有真正的了解,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像是身居孤岛,难通声息,至多不过是彼此呼应一下而已。既然如此,就不妨互不干扰,各行其是。他常常隐蔽自己,不求人知。他说过,他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他父亲按照家谱排列辈分的次序给他起的,是冯承植。一个是他自己起的,是冯至。所以,冯承植名下所做的事如职业、名位以及与“非我族类”的人们的周旋,他不负责任;他只为在冯至名下做的事如爱情、友情以及写的文章等负责。他自以为这是他的处世之道,有时还为此沾沾自喜。”

  所以,不管是冯至的创作还是生活,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他早期诗缠绵绮丽,还被鲁迅称为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中期的散文及诗又形成了沉静深思的特点。一部分随笔却直面现实,斥责现实中的丑陋。又涉足小说和传记的创作,题材和资料都是自己不是很擅长的古典文学历史。解放后更多的是做德国文学的翻译工作。同时在生活中,前期和《沉钟》成员及鲁迅过从甚密。中期和蒋复璁、朱家骅等人也关系不浅。后期担任社科院外文所所长二十多年。还是冯夫人看的真切:

  “冯至结交的友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志同道合,苦乐与共的莫逆之交;另一类是并不志同道合,却对冯至友好,随时给他以帮助。前者在旧社会里落落寡合,有些反抗性,如杨晦、陈翔鹤;后者往往是与现实妥协的事业中人,如蒋复璁。冯至的性格并不属于这两类人的任何一类,但他们对冯至都有影响。”

  真实的冯至大概只有冯至一个人可以把握。如果可以说说的话,只能说冯至是个思想有反抗的,现实部分妥协的事业中人。冯至生活中其实更多的是在把握自己,由于妥协,很多时候也背叛自己。

  《山水》的精彩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生活,人,自然,命运,情感,理念打成一片。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仿佛组合成了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的种种常情,人不自觉就进入了,感受着作者感受的心灵历程。人的生活和本质就是如此吧。

  《十四行》则是生活中的细枝细叶,在刹那间感动了作者,给作者很多思考。饱满,平实,深远。让作者不停的咀嚼,也让读者不停的咀嚼。

  冯至实在写得太少了,很是可惜。果树自然成熟结果,也许不可以改变。但是主观能动性还是在的,但也许也就是因为是这棵果树而不是其他果树的缘故。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