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校本语文课程标准(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制定校本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改有效开展的关健 语文组 蒲千军 高中课改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尽管它的身影还很朦胧,我们也只有积极地应对,深入理解高中课改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语文课由于自身特点鲜明,较其他科目课改难度更大。如和让语文课在课改之后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全面而充分地发挥语文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巨大优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于是,制定校本语文课程标准便是最佳的方法。 一、制定校本语文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语文课从来都存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长时间地停留在对文章写法或内容的意会当中,很少切实地展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听讲的学生也可能是听得饶有兴味的,但实在的语文能力本身并未得到培养和训练。面对课改,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当中存在着误区,就是将课改后的校本课程设置想得五花八门、天花乱坠,以为教师可以随意地依照自己的兴趣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很好地统一教师对课改的思想认识,不让全体语文教师准确清晰地认识语文课改的实质,课改要想顺利进行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制定校本语文课程标准便是课改的首要工作。 二、制定校本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 高中语文课改的终极目的说穿了非常简单:就是要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加适合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 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训练便是课改之后语文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就有必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构成和培养途径作简单的分析。2003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是这样描述高中生语文能力构成的: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2003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上述能力的培养途径做了如下描述: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附录一)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可以说,最新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校本语文课程设置的方向和基本内容。认真学习新大纲,全面准确地领会新大纲的指导思想,我们就会形成课改之后校本语文课程设置的明晰思路。 三、制定校本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纲”为纲,以课程的丰富性体现新大纲对学生语文能力描述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课程内容的具体性和训练的扎实性体现新大纲对学生语文能力养成过程要求的严格性;鼓励教师个人在大纲范围之内的创新。 (二)课程设置 依据大纲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途径的描述,将校本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课、表达与交流课这两大类别。 阅读与鉴赏课:阅读部分,依据大纲要求,结合历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将阅读课分为现代作品阅读和古典作品阅读。在现代作品阅读里,应该包括论述类作品、应用类作品和文学类作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在古典作品阅读里,应包括古文阅读和古代诗词类作品鉴赏,还应涉及本民族特有的文艺样式。 表达与交流课:依据大纲和表达、交流本身的特点,可将这类课分成以下几个大类和层次:1、养成和积累课。这类课中,以识记、积累、理解和学会运用语言材料和语法规范为主要内容和任务。其中还应包括书写规范的练习。2、口语表达课。这类课,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得体、规范以及进行特定语言表达工作的能力为内容。如演讲、即兴发言等。3、写作训练课。这种课,应有细致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年级特点,起码要有对外在观察的描述训练和个人想象、思考的语言再现训练两种。之后才是整篇的文体写作训练。 (三)课程控制与管理 校本课程的控制:学校必须平衡各年级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设置,使得这些课程在整体上满足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培养的需要;同时,这些课程还应是教师个人最佳教学水平的体现,以方便教师做出业务成就。 校本课程的管理:学校应制定出实在的校本课程管理方案,对课程本身的合理性、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学生意见等及时作出反应。 总之,高中课改给了语文课和语文教师极大的创造空间,对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对一个学校来说,必须有可依据的规范和标准,否则,高中语文课改的道路必定是崎岖难行的。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