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指导(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学生随笔 手机版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指导

福建省仙游华侨中学林庆丁

2005全国16份高考试卷中,文学作品(主要为散文类)阅读的赋分值为18—27分,文学作品阅读题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重在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分析、信息筛选组合以及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据考试大纲要求,现代文阅读分成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三个能力9个能力点。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查:

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筛选整合信息、结构和思路、归纳和概括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推断想象、形象语言技巧、评价文章

其中,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指对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等,这些都是文学作品阅读中的重要考点。同时,对语言的品味赏析也是其他考点如感知形象、概括主题、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有效途径。

而表现技巧的理解与鉴赏指文章是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内容的。具体地说,主要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材料安排、行文结构以及意境创设、人物形象塑造、修辞运用等。为此,应掌握一些术语,诸如:

(一)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间接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高考链接:2005湖北卷20题 

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3分)                                                                   

    (2)2005北京卷21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

  答: 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3)2000高考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1):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  2):因为前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二)修辞作用:

1. 比喻  :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 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4. 夸张  :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 排比  :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  :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0. 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 对比  :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2. 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 顶真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14. 反语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结构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或点题引出对象,或总领全文,或与下文对比,或奠定感情基调,或为下文作铺垫,或与结尾呼应。

 结尾作用:或与开头呼应,或总结全文,或拓展内容,或深化主题。

    

   

                                                                                                                                                                                                                                                                                                                               

相关链接:学生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