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读(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作者:likegang  

提示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在这篇文章里,借六国破灭的教训,讽谏北宋朝廷抛弃投降主义的外交政策,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从理论上说明了赂秦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接着,作者从分析秦与六国之势入手,极言赂秦之害,自然得出了秦欲难慎,“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赂秦必致灭亡的结论。继而又以齐、燕赵不赂秦,终因其他三国赂秦而亡的确凿史料,证明论点,再次强调“失强援”而“不能独完”。最后是论点的延伸,申明了为国者应吸取六国败亡的教训,却敌自立,不要为外部积威所吓倒的本意。

本文的语言,“博辩以昭”,“语约意尽”,大大加强了政论的尖锐性和战斗性。

阅读这篇文章,应着重在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前提下,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枝不蔓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评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非……不……,语意肯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的浅陋之见,使主旨鲜明突出,无懈可击。

“弊在赂秦”为全文之纲。

以上为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论点: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赂秦。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披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对比概述秦与六国的土地得失,以引出“不在战”而在赂的结论。

与篇首呼应回环,而意义进一步深化。

*祖宗创业艰难,子孙视如草芥,为下文割地赂秦更不得苟安蓄势。

“今日”“明日”极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极言割地之多。

*承上文道出了秦欲难填

*引古人之言作结,比喻精当,恰中肯綮,有力支持了本文的论点。

以上为第二段,正面阐述了“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设问,欲扬先抑,引出下文论证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与篇首“不赂者以赂者丧”相呼应。

*假设论证,发人深思。

以上为第三段,从不赂秦而终灭的史实,论证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道理。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引出著文本意。

*点晴之笔。

以上为第四段,申明为国者当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并力却敌,不要为敌人的积威所吓倒的主张。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暗指北宋朝廷。

以上为第五段,以讽喻作结,向北宋当局敲起勿蹈复辙的警钟。

想和练

一、“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二、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三、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填在括号里,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四、说说下边加黑词语的意义,它们和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五、理解文意,在正确的判断上划“√”。

1.揭示赂秦实质的最重要语句是:

(1)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1)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

(2)秦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

(3)六国的势力也不弱。

六、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六国论》,在见解与风格上,与其父互有同异,读后请作回答。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

2.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

3.给下边加黑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

(1)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你这样、象这样、如果这样)

(2)以二国委秦。(舍弃、委托、对付)

(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同“倘”、抵挡、面临)

(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献出生命、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

挺身而出)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